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勇士归来 | 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队员完成穿越罗布泊无人区挑战

勇士归来 | 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队员完成穿越罗布泊无人区挑战

时间:2021-03-20 13:41:59

相关推荐

勇士归来 | 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队员完成穿越罗布泊无人区挑战

作者:常煜华

编辑:李元珺

时间:-05-08 19:53

35个人,11辆越野车,1辆指挥车,4辆保障车。

6天5夜,1116公里。风餐露宿,与世隔绝。

“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罗布泊大穿越”的全体队员,从5月2日正式踏入罗布泊开始,历经大漠狂沙间种种磨难,终于在5月7日下午成功穿越罗布泊无人区。勇士归来,重返“人间”。

■6天5夜穿越线路图。制图:姚鸣

35人“梦之队”出发

它,是罗布泊,神秘的“死亡之海”、“生命禁区”。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道,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试验之所,又留下过上海探险家彭加木、余纯顺的悲壮足迹。

他们,是35名勇敢者和幸运儿。今年3月,由新闻报社、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罗布泊大穿越”活动招募令一经发出,便涌来近300名报名者,仅有35人入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曾徒步西藏墨脱、6次健步异国马拉松的女汉子,和驾车奔驰新藏线川藏线、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纯爷们……而这支队伍的前方领队,是前跟随上海摩托车探险家王龙祥成功全程穿越罗布泊的新闻晨报摄影部主任王杰。

这个5月,它迎来了他们。这次穿越之旅的主题为“周到远征,砥砺前行”。队员们要驱车完成逾千公里的荒漠探险,还要用自己的爱好,如摄影、书画、篆刻等,去发现和记录罗布泊,一圆艺术的梦想。因此,他们戏称自己是“梦之队”!

经过安全保障措施的武装,和组织纪律、野外生存能力的培训,这支队伍集结完毕,于4月30日正式从上海赴疆。“满怀豪情出发,满载成果归来!”出征之际,大家对穿越队员这样鼓劲。

■出发仪式大合影

而在出发到归来之间,注定是一条曲折的的路。

4月30日抵达乌鲁木齐的雨夜,气温只有8℃,跟当天超30℃的上海简直是跨季。刚下飞机的队员都裹紧了冲锋衣,领略了一把“穿越温差”感觉。5月1日从乌鲁木齐出发前往吐鲁番,途经刮起大风的30里风区路段。队员目睹一辆空载货车被吹翻、一辆小客车陷入沙石,又领略了一把“穿越狂风”的滋味。

这只是穿越罗布泊的序曲。就像队伍中负责安全保障的分队长孙金伟所说的那样,“我们对于罗布泊,要有足够的敬畏”。

没错,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在路上,不知下一秒发生什么

本次穿越的路线,是从吐鲁番进入,到敦煌走出,从西北到东南斜穿罗布泊。计划途径老营房、龙城雅丹、余纯顺遇难地、罗布泊湖心、彭加木失踪地、黑山、三垅沙雅丹等地。

但6天5夜间情况瞬息万变,行程一改再改。严苛的自然条件无时不在对大家的体能、意志和生存能力进行大考验。

沙尘暴!沙尘暴!沙尘暴!

露营罗布泊的第一个夜晚,队员们的兴奋感就被一场沙尘暴“速冻”。5月2日晚八九点间,风力强度达9到10级的沙尘暴冲击了车队宿营地。

当晚8点多(当地天色仍很亮),众人发现从西面方向袭来了大片黄澄澄的沙尘。到了一个山坡旁,车队停下准备避风安营扎寨,但风向又转,东面的沙尘也汹汹而来。为了不被横向吹翻,车辆排成车头顶风的阵仗,将预备搭帐篷的区域围起。

■第一次露营,扎帐篷的手法还不娴熟

队员们在沙地里打地钉,把绳索捆在汽车钢圈上,将帐篷支起来。然而这种努力加固抵不住风力持续增大,帐篷仍然纷纷被吹塌。

但这还不是最糟的。只听一阵惊呼,2顶帐篷相继被狂风刮上了天,吹过山头去了!这其中一顶还是领队王杰的帐篷。队员李小明正好手上拿着相机,无意中抓拍到了帐篷飞在空中的样子。有人向王杰开玩笑:“你的自备帐篷比你跑得快,先进罗布泊深处去了吧!”

■沙尘暴来了

■为免帐篷飞走,队员用石头压住帐篷

玩笑归玩笑,形势其实很紧张。由于连炊事帐篷也搭不起来,队员们这顿晚餐只能是馕、自加热便当加一瓶饮料。负责指挥的领队和分队长们已经在戴着口罩紧急开会,商量对策。一个“原路退回出发点宿营”的方案很快被否决了,因为天色渐暗,风仍在增强,路上太危险。

入夜,罗布泊的气温迅速下降。多数队员们只得临时变计,上车度过这寒风呼啸的一夜。许多人在凄厉的风声中一夜未眠。

■意志顽强,清晨队员们活力迎接朝阳

迷路!迷路!迷路!

在沙漠中迷路,威胁也不比沙尘暴小。穿越队员们至少有两次这样困在了沙海中。

一次是在刚刚进入罗布泊的当天。车辆在火焰山中迂回前行约一个小时,在经过一片野地村庄后,最后三辆车却突然发现自己跟着的并不是“新闻晨报·周到之远征——罗布泊大穿越”的车队。原来,因为在村庄附近有很多条沙石岔路,来往的车辆车型又极其相似,导致最后三辆车跟错了车。

“我们掉队了,迷路了。“

当发现自己脱离大部队的一瞬间,三辆车上的队员一度陷入惊慌。经过半个小时的追赶,依然没有找到大部队。

怎么办?自己开导航,往当天的目的地老营房出发?还是努力寻找大部队,再一起前行?

一时间,众人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最终,综合考虑安全问题,领队王杰说服掉队车辆不擅自行动,利用卫星定位的帮助,积极寻回大部队。

“来了,回来了。”1个小时后,当三辆熟悉的白色越野车渐渐驶入众人视野中时,大家都激动地欢呼起来。终于,有惊无险!

■为防跟错车,队员给越野车贴上“罗布泊大穿越”logo

第二次则是在从八一泉前往彭加木失踪地途中。一早出发,车队就在沙漠中三次迷失方向。在一个沙丘中,转了两个小时才走了出来。

考虑到迷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最终根据导航选择了前往彭加木失踪地最近的一条路线。这是一条从未有人涉足的路线,连当地的向导和驾驶员都从没有人走过。

事实证明,这条探险之路异常艰难。在经历了多次迷路和陷车之后,队员们也找到了相对节省人力的探路方法——放无人机。

在路况不明的情况下,穿越队伍现在通常会派两辆车前去探路,一般探路车开出四五公里左右,没有发现异常情况,才会招呼大部队跟上。这样避免了遭遇极端路况,需要整队折返的周折。而在前途存在较大风险时,穿越队伍选择施放无人机探路。

然而历经磨难,最后车队还是被一座约70°的陡坡挡住了去路。经过商议,最终穿越队伍决定放弃翻越陡坡,原地举行遥祭彭加木仪式。

陷车!陷车!陷车!

罗布泊中地貌复杂,各处都有可能陷车。

去往彭加木失踪地那天,车辆4次陷入沙中。到最后,探路车辆在沙坡上被卡住底盘,只得原地退回。

在八一泉宿营的那天,这里潮湿的沙土也让车轮陷落。

■各种沙地,都暗藏“杀机”

在无人区的最后一天,队员们以为开在一条干涸的古河床上就能很放心,结果,也还是发生了陷车的情形。

陷车后只能靠人力将车弄出来,于是有了一张张烈日下大家推车、拉车甚至跪着挖沙土的照片。队员们还积攒了经验,比如,给轮胎适当放气来增加抓地力。

■各种陷车

■队员齐力推车

■给轮胎放气,以增加抓地力

从进入到开出罗布泊,车队一共换掉了6个破损的轮胎。

寒夜!寒夜!寒夜!

沙漠地带温差巨大,5月的天气白天如春夏,夜间却是严冬。罗布泊之夜,绝对不会浪漫温情。

■罗布泊之夜

有一晚,地面温度迅速下降到了-5℃,随行携带的帐篷显得单薄如纸,能够挡风,却无法挡住严寒的渗入。队员们很快发现冻得睡不着,熬了上半夜后,下半夜只得像沙尘暴那晚一样,纷纷躲进了越野车里。

情况有些严重,负责指挥的团队连夜紧急商量对策。

队员随身带的“暖宝宝”被动员贴起来,所有的维生素C泡腾片被集中起来,准备到了白天分发给大家,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为了接下来的晚上大家能睡得好,预案也定出了——每两个睡袋合为一个让一名队员睡,解决一半人的问题;另一半人宿在越野车上防寒。

清早,大家从睡梦中醒来时,已经发现炊事帐篷里煮好了热腾腾的姜茶。队员中的医生巴建明关注了大家的身体状况。有太阳升起的荒漠重新恢复了亮色,队员们用相机如痴如醉地拍着晨景——毕竟能一睹如此壮丽的景象,是要用多少艰辛换来。

■苦中作乐,不忘记录美景

信号!信号!信号!

真正踏入了无人区,意味着没有人烟,也没有了通讯信号。与后方的通联仅靠一部卫星电话,每天两次在约定的时间打出来。

有一天上午,离约定通电话的时间已经过去半小时,铃声才终于响起。原来,无人区中情况多变,车队的行程更改了计划,临时宿在了一个地图上不知名、当地人称作“保龙川(音)”的地方。这里三面有山,可以挡风,是个扎营的优选地;然而挡住的除了风,还有卫星电话信号!因此一早发现了这个意外情况后,队员们互相扶助着爬上了其中一座山的山顶,这才艰难地和后方取得了联系。

据说,前一天傍晚,大家途经风光独特的盐碱地和红柳林时,利用傍晚的斜射日光拍下了大量照片。

但可惜,没有足够的信号,“我们拍了很多图片,没办法传回来……”

水!水!水!

沙漠中,水弥足珍贵。早在出发前,队员们就被告知,随行携带的水只够饮用,在无人区的日子里将无法刷牙洗脸洗澡。

于是,刷牙用漱口水替代,清洁身体只能用湿巾。

在穿越的第4天,队员们在罗布泊的腹地路过了一家巨大的工厂——罗布泊钾盐厂。更令所有人惊喜的是,厂旁边居然有一栋小旅馆和一个小超市。

“天啊,有旅馆!”

“有热水!”

“可以洗澡刷牙了!”

“可以给相机手机充电了!”

时隔4天,终于又可以刷牙和洗上热水澡,队员们高兴疯了。“感觉又回到了人间,从沙漠里的‘骆驼’又变回人了!”

■沙漠中常常看到动物的白骨

■走出无人区,看到的第一个人让队员们惊喜无比

把壮美罗布泊带到世人眼前

大漠跋涉,险境中还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

也许你难以想象,就在这条件严苛、时时有意外和危险降临的罗布泊无人区,队员们还要开艺术讲座!

原来,这次的穿越队伍中,有摄影大咖,有书画、篆刻高手。出发前他们就准备了5堂分享课,叫“罗布泊荒野大穿越视觉艺术系列讲座”,准备每晚8点在罗布泊荒野的夜幕之下,与戈壁、星空、热风一起聆听和对话。这,或许是人类首次把讲座课堂搬入当下的罗布泊。

在这艰苦的6天5夜里,虽然最终无法按部就班每晚开讲一个主题,但通过随机应变、合并时间,他们赶在最后一晚前把5堂课全部讲完。

此外,各种创作也一刻不停。队员彭大磬在行程所到的每一处,都完成了一枚印章的篆刻,还为祭奠彭加木、余纯顺而创作了两枚肖像章,留在沙漠里长伴壮士英灵。队员周雅屏毕业自美术专业,此前多次去西北写生,这一次也是满载采风成果而归。更多的队员们带回的,是层次角度丰富到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让你惊讶于单调的旷野还能如此多姿多彩。

■祭奠余纯顺壮士

■遥祭彭加木

■走出无人区,队员彭大磬在T恤背后画上了此行线路图。本文图片由穿越队员提供。

这些作品都将让世人一览罗布泊腹地的神秘和壮美。35名队员归来后,将择日举办《我们一起穿越罗布泊》摄影展览,以及出版《罗布泊——我们来了!》摄影画册。

来源:周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