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青铜器的分类(1)—鼎 簋

青铜器的分类(1)—鼎 簋

时间:2023-04-27 12:52:59

相关推荐

青铜器的分类(1)—鼎 簋

常常参观博物馆,青铜器形态多种多样,其使用功能与名称与现代生活有比较大的距离,所以做个总结,使之更熟悉。西周中期以后,贵族墓中随葬的铜器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律,食器的比例开始增加,而酒器减少了,而且有了固定的组合,一般来说,鼎和簋经常组合在一起,数量根据墓主人的身份而不同,鼎大部分为奇数,而簋则为偶数,鼎的形状、花纹、及铭文相同,而大小不同,称为“列鼎”。

一,鼎(顶)

煮食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1,商早器

商代早期 安阳博物馆藏

三足,尖足,无盖,双耳

2,商中后期

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由王室所铸,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郊出土,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目前,此鼎的国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

四足,方,二耳,高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

3,周、战国

中山王

鼎战国,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三足,有盖,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战国的鼎与同时期大多其他青铜器一样,发色偏黄红,文饰简约。

二,簋(gui,音轨)

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是我国商周时期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主要用于祭祀、日用和随葬,它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青铜簋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也有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

1,周

应侯见工簋

西周 美国范季融先生藏 高23、1厘米 口径19、2厘米 腹深11、9厘米 腹径24、5厘米 重4589、4克

曾侯乙簋

战国早期 有坐,可以抬高器物高度,也可以下面加热湖北博物馆藏1979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c108)通高31.8、口徑22.2、座高10釐米,重12.8公斤。

侈口束頸,鼓腹,腹部有捲曲成弓形的龍耳,圈足下連鑄方座,方座每邊有長方形缺,蓋隆起,上有蓮花形捉手。蓮瓣飾雲紋,蓋面、器頸、腹部和方座市連鳳紋、勾連雲紋、鳥首紋等。

【銘文】曾(侯)乙詐甬冬(作持用終)

3,特别的簋

班簋

西周。四耳饰兽首,下垂长珥作为支柱,缺盖,穆王时毛班所作。此簋何时何地出土无考,为清宫旧藏,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散出。1972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拣选修复,现藏首都博物馆。簋通高27.7厘米,口径26厘米。下垂长珥其后又另有小珥。口沿下饰冏纹,夹有两道弦纹。腹饰阳线构成的兽面纹。低圈足,无纹饰。内底有铭20行,197字。

4,特别的簋

直线纹簋

缺盖山西博物院商代青铜直线纹簋,它通高27.3厘米,口径33.2厘米,底径20.2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庄。这件簋为敞口,宽外折沿,弧壁深腹,底部圆收近平,下接喇叭形高圈足,圈足上部有长方形镂孔三个,腹部和圈足各饰以一周直线纹带,上下框以圈连接。商代的青铜器一般都有其固定的纹饰,常表现为饕餮纹、兽面纹等,像这样的饰以直线纹的簋,在我国的陕西省等地虽也有发现,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罕见的

随葬九鼎八簋的墓,主人的级别最高,贵为天子,才有这样的规格,鼎中则摆放牛、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用于祭祀的食物。七鼎六簋及五鼎四簋分别为卿大夫和大夫的随葬品,三鼎二簋为士在特定的场合下用的,一鼎则为士专用。等级很严格,不能越级使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