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兴安县灵渠游记

兴安县灵渠游记

时间:2023-08-14 04:21:12

相关推荐

兴安县灵渠游记

山水,对中国人而言,并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地理坐标,有山水的地方,往往伴随着勃勃的生机,风景也多在山与水之间,吸引着有识之士频频前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被古人分出了性格。山以“气”而灵,以人而胜,所以中国的名山,讲究的是人气;水是大地的筋脉血液,因动而具活力。山的厚重与水的灵动构成了这世上最美的风景。青山隐隐,碧水迢迢,只有亲临,才能感觉到山水间的钟灵毓秀、万种风情

灵渠位于桂林东北57公里处的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陕西郑国渠、四川都江堰齐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条等高线运河。她是古代文化的遗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不同于万里雄浑的长城,不同于高大巍耸的金字塔,更不同于气势磅礴的都江堰。而是以其独具的气质、古朴的风格、精致的布局、巧妙的构造和秀丽的山水而闻名于世。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如今这里已是群山环抱,古树参天,绿荫蔽日,河水潺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有句话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今年11月8日,我慕名来到了灵渠。正是旅游淡季,游人不多,使我有机会仔细观赏、触摸、揣摩了灵渠,在这里,我随着灵渠穿越了古今。灵渠是始建于公元前2的军事水利工程,这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依旧那样的秀丽。

参观了灵渠展室,我们顺着灵渠旁的林荫小道,来到了渡口,上了游船。阳光隔着树林,稀稀疏疏地斜射在船上,船夫撑着小船漂在古运河上,导游小姐坐在船头,一路讲着,一会儿摆好了古筝,轻轻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袅袅升起,飘荡在古渠、古镇上空。伴随着悠悠古筝声,小船轻轻划过清幽的灵渠,琴声如空山梵音,身心空灵,我们如醉如痴,遐想联翩。不经意间,古桥、楼阁浮现在眼前,仿若穿越了时空,回到秦汉。轻舟片片,漂浮在古运河上,但看世事沧桑,人生百态······

在垂柳依依,水流潺潺的古灵渠畔,静静地欣赏朴素而不失华彩的灵渠古乐,从另一种形式去感受灵渠历史文化,确实为一大美事:尘世的喧嚣,逐渐离我们远去,宁静安逸而凝重的境界,逐渐向我们走来······

乘舟游坝可以同时欣赏到广西两条最著名的河流:湘江、漓江的风采。湘水、漓水还是那么清澈透明,水浅处可见五彩卵石,水深处但见一泓碧流。水不浩大,足以行舟,亦可灌溉;河不奔涌,绕山穿林,精致入画。人来到这里,就是进入了山水画轴里,是水墨淡彩的那种国画。

怪不得广西作家赋曰“灵渠之美,风光秀丽,气象万千。鸟鸣山上,啼声百啭;马嘶桥下,流水千涟。十里秦堤,四时皆妍:春来夭桃吐艳,翠柳生烟;夏至碧波耀金,鱼跃于渊;深秋桂子飘香,蜂舞蹁跹;隆冬梅花竞放,至性天然。飞来灵石,托起蟾宫月桂;泄水天平,弹奏伯牙琴弦。城台高阁,长伴朗朗明月;南陡新村,每见袅袅炊烟。湘漓三七分流,蛟龙掀浪;陡门卅六束水,雪瀑争喧。时时景美兮,处处情牵。游斯渠也,或豪情万丈,或快意无边,此中情趣,难以尽言。”

公元前2,秦始皇统一中原六国之后,派军50万,兵分五路南下,一路指向今兴安县越城岭,另外四路军分别从今湖南江华萌诸岭、广东骑田岭、大庚岭、以及江西上饶向岭南进发。因山路崎岖,粮草不济而久攻不下。公元前2,秦始皇南巡来到湖南,作出了凿渠运粮,深入越地的重大决策。于是,秦将史禄动员十万军队在兴安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解决军饷的运输问题。灵渠全长34公里,公元前2,史禄受命开始开凿。这项工程十分浩大,于是他吸取李冰在成都筑都江堰、郑国在关中渭河平原筑郑国渠的经验进行开凿。历经四年,灵渠修通。公元前2,秦军才最后打败西瓯的武装力量。因此灵渠是顺应战争需要而生,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此后,南海尉赵佗又上书朝廷,请求征调三万名中原女子到岭南,为留守岭南的秦军官兵缝补衣服。其目的是为秦军征集配偶。秦二世批准了一万五千名。移居岭南的中原官吏、商贾、军人、女子等,同当地的百越原住民相互融合,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的进步。据说,现在灵渠周边还有两个村子,便是当年秦军的后人。他们一守,便是二千年。

灵渠的主要工程是铧嘴、大小天平和陡门。铧嘴是用巨石在湘江中叠成尖端如犁铧的石坝,使湘水南北分流,叫“湘漓分派”。铧嘴位于拦河坝前端,上游洪水冲刷而下,先冲压到铧嘴上,再缓冲到大坝上,减少了坝面受水的直接冲力,保护着大小天平坝。在清光绪十四年(1885年)一次特大洪水证明了它的功能,这次洪水把原长186米的铧嘴冲毁了100米。然而大小天平坝却毫发无损,可见铧嘴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大坝的安全。滚滚湘江自东来,水在铧嘴前一分为二注入南北渠,左为湘水右为漓,并利用铧嘴合理三七分流,七分湘水北上,三分漓水南流,湘漓二江便由此分开,可惜历史的变迁,使我们再也无法见到铧嘴原来的分水盛况了。我们来时,恰逢枯水季节,大小天平露出水面,一览无余。走下石阶,便是清澈广阔的灵渠古大坝。大小的石头默默地沉静于古大坝上,丰水时节,流水湍湍越过;枯水时节,游人漫步堤上,悠然自得。片片青石竖插在河床,密密麻麻,原来链接石片的凹槽,还依稀可见。漫步在大小天平上,我似乎看见十万秦军士兵远离家乡,在这人迹罕至的岭南深处,凭借体力修建了这灵渠。这是他们刻在大地上的丰碑,是他们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现存铧嘴的前面已形成自然的沙洲,绿树成荫,也为景区增添了几多美丽。

灵渠两岸便是水街,古灵渠流经兴安县城的南北两端,全长近一公里。因为它依灵渠水而成街,所以人们叫它水街。水街是灵渠历史文化景区的重要部分。整个水街主要体现古建筑文化、古桥文化、石雕文化、灵渠文化和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这里的古建筑、亭台、古桥、雕塑等载体,鲜活地再现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曾经的沧桑和辉煌。这里触手可及的市井风情,清晰地演绎着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因此漫步水街,有如倘徉于一条历史文化长廊,这里彰显江南水乡民居的特点,又融入岭南百越民居吊脚楼的特色。

一件千古的杰作,能够让人惊叹不已,而藏在这千古灵渠后面的故事,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诉说清楚的。是修建灵渠的先贤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造福了后来的人们。为了祭奠那些勇敢坚毅的先祖,水街尽头,后人修建了秦文化广场。今天,这片由灵渠而形成的秦文化广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航运也使旧时灵渠穿越兴安县城的一段,成为兴安县最繁华的街区。船只顺着灵渠穿城而入,两岸吊脚楼临渠而建,沿岸店铺林立,旅客不用下船就可购物。清代诗人苏宗经有诗云:“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浆脚挥波易,蓬窗买酒便。”

至民国初年,灵渠航运仍人十分繁忙,每天过往的客货船只多达三四十艘,货运量达300吨左右。这一水运盛况,一直延续到1938年湘桂铁路通车时。据1939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湘江上游兴安全县段水道查勘报告》提供的资料,1938年,通行灵渠的南北船舶,共6245艘。1938年以后,船只数量逐渐减少。

唐代以后,岭南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人烟稀少,很多地方还是原始状态,朝廷就将那些有过失或犯罪的官员、文人和百姓,贬谪、流放到岭南作为惩罚。如著名的中唐宰相张九龄,被贬到桂州(今桂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先贬到永州司马,又改任柳州刺史。二人都是走水路,通过灵渠赴任。

其他还有褚遂良、薛仁贵、宋之问、李渤、李商隐、元晦、莫休符等唐代名人,贬到桂州时,也是取道灵渠。

到宋代,许多著名文人如范成大、张孝祥、刘克庄等,相继到广西游历或做官。范成大途经灵渠时写到:“至今舟楫利,楚粤经万里。”说明当时乘船旅行是相当便利的。

俱往矣,看今日灵渠“改革春风骀荡,渠畔美景如画。银杏广场,楼厦环立;湘江大桥,彩虹飞架。魅力名镇新兴安,荣列中国十佳。柳荫竹影,掩映民居会馆;亭台水榭,依傍茶楼酒家。四海客来,无不陶醉岭南风情;史禄魂归,亦当惊叹盛世繁华。美哉灵渠!两千年历史跨越,新世纪容光焕发,为改革宏图增色,为中华锦绣添花。”

历史总能沉淀出一种独一无二的厚重美感,当一座古坝经历千年,组成他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都如同有了生命一般,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时间在流淌,科技在进步,看着厚重的古秦水利工程,使用千年的木桩,万马踏过的石板桥,想像昔日巨舫鳞次,车水马龙的浮华景象,灵渠这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处风景,不经意间却已走过2000年······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考察了灵渠后,赋诗称赞:

三七分流水浩荡,岸边久伫赞秦皇。

一渠今古皆沾益,两水湘漓可直航。

堤坝天平皆巧妙,陡门铧咀不荒唐。

奇观可比都江堰,汩汩千年润稻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