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策略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策略

时间:2020-02-11 22:05:14

相关推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策略

本文原载于《国际外科学杂志》第5期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肿瘤最大直径≤10 mm的甲状腺 乳头状癌。随着近年来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技术的 发展,PTMC的发病率增长显著。多数PTMC进展缓 慢且预后良好,故是否需对无侵润、转移的PTMC进 行积极手术尚存在争议。本文将对PTMC现有治疗 方案进行综述。

1PTMC流行病学

近30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较快增长,其中 以PTMC为主。SEER数据库。数据显示,1992— ,全美甲状腺癌发病率迅速增长,病死率却一 直维持平稳。杨雷等报道的中国甲状腺癌 普查情况与之相似。目前诸多关于其“高发”原因的 观点倾向于超声灵敏度增加与筛查范围的扩大促使 大量PTMC被早期发现。因多数患者预后极好,故大 部分PTMC又属于“低风险甲状腺癌”。有报道证实, 其生存率高达99%,5年无治疗的随访期间,仅6%出现进展。各国的尸检报道也支持了关于 PTMC“低风险性”的观点,美国非甲状腺疾病死亡的人群中,PFMC的尸检发现率为5%~13%,而芬兰和日本报道的发现率则高达1/3[5-7]。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作为PTMC的基本治疗手段,不仅可以 移除原发癌灶,还可明确其肿瘤分期及分级,从而制 定相应的术后治疗及随访方案。但就甲状腺切除范 围及是否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的问题上仍有争议。

主要的甲状腺切除术式包括两类:单侧甲状腺腺 叶加峡部切除和双侧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而目前尚 缺少关于全甲状腺切除在对FYMC的治疗效果上优 于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结 论。根据现有的国内指南,前者仅适用于低危 PTMC,对于伴危险因素的trrMC(包括:童年期有头 颈部放射史、多灶癌、不良的病理亚型、已有颈部淋巴 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伴腺外侵犯)仍推荐全或近全甲 状腺切除。ATA指南与NCCN指南的建议与上述基 本一致,但对于对侧有结节的PTMC建议行甲状腺全 或近全切除术。

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可尽可能移除全部病灶,并 为术后可能的放射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 提供条件。但由于低危PTMC的复发及病死率均较 低,甲状腺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也可选择,优点是减 少术后甲状腺素的口服药量,且对于经验不足的医 师,该术式可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及喉返神经 受损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Wang等对SE.ER数据库中1998—29 512例PTMC患者进 行了病例及随访的数据分析,发现部分甲状腺切除与 甲状腺全切的患者,其5年及疾病特异性生存 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无明显差别。故在 甲状腺切除范围的选择方面,应结合术者经验水平及 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考虑,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于有临床诊断有异常淋巴结(也包括影像学诊 断)的PTMC,国内外专家均认为需行颈部淋巴结清 扫术。,清扫时采用局部淋巴脂肪组织整块切除法, 不应“摘果式”切除淋巴结:而是否应常规对cN0 PTMC行预防性CLND,尚存争议:国外现有指南认 为对未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无侵袭性PTMC可不 行颈部淋巴结清扫:而国内指南的态度则较积极,建 议尽可能行预防性同侧CLND:因中央区淋巴结转 移率为2l%~82%”,且可能存在临床不可见的镜 下微转移,另由于复发转移所行二次手术时,局部解 剖难度增大,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首次CLND时大大 增加;且部分研究认为有经验的术者行预防性CLND 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外科肿瘤学年鉴》回顾评估了152例2002— 的VI"MC病例手术情况及术后转归,其中 87例患者仅接受单侧甲状腺切除术,余65例患者除 单侧甲状腺切除术外,还接受了择期中央区颈部淋巴 结清扫术,术后共14例患者术后复发,而联合中央区 淋巴结清扫组的患者仅占1例:研究认为,与单纯单 侧甲状腺切除术相比,联合预防性单侧中央区颈淋巴 结清扫术可降低PMC的局部复发率。Zhang 等通过对242例cN0的PTMC患者的对照实验发 现,通过60个月以上的随访,未行CLND的患者复发 率较清扫后的患者高,再手术率也增高:Zhang等同时总结了oN0 PMT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 因素,包括:男性、瘤体直径较大(>8 mnl)、多灶 癌、包膜侵犯?

由于不同医院和手术医师水平不同,预防性 CLND后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也不相同,目前国内 的手术方式仍未统一故建议结合医院及医师水平 制定手术方案,并尽量由手术熟练度较高的专科医师 行淋巴结清扫术:对低风险PrrMC患者,可不行或仅 行单侧中央区预防性清扫,而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 PMC患者,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

3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

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抑制治疗普遍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目前左旋甲 状腺素钠片为其首选:一项关于4174例分化型甲状 腺癌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甲状腺术后给予TSH抑制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对于伴危险因素 的甲状腺癌,治疗的目标是将TSH维持在.1 mU/ L。但Jonklaas等发现:低风险的PTMC并没有从 TSH抑制治疗中明显获益。我国指南建议,对术后低 危PTMC患者,初治期TSH维持在0.1~0.5 mU/L, 后长期维持在0.5~2.0 mU/L。

在改善部分PMC患者疾病预后的同时,长期的 抑制治疗可增加房颤等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病率, 并使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概率增加3倍引= 在的NCCN指南中开始重视抑制治疗所伴随 的风险,提出了个体化治疗的建议。忙,而ATA指南 对PMC的治疗建议则没有将风险纳入评估范围,但 提出了“不推荐对碘充足地区的良性甲状腺结节进行 TSH抑制治疗”翌,也可以看出规范TSH抑制治疗 的适用范围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版指 南首次提出了双风险评估,同时兼顾治疗风险与肿瘤 复发风险8,是TSH抑制治疗规范化过程中的重要进步。

Ito发现尽管年龄岁是PTMC进展的 危险因素,但青年组未手术的随访病例中进行TSH 抑制治疗的患者出现临床进展的较少,不过,由于样 本较少,无法得出明确结论,但他们推断:TSH抑制治 疗可能对年轻的且暂无手术意愿的PMC患者是一个 可选择的替代方案。TSH抑制治疗是否能使结节变 小现在尚存争议,但“可能会干扰结节性甲状腺肿的 进程以及预防新结节的形成Fiore等调查了 意大利27 914例持续进行TSH抑制治疗的甲状腺结 节患者,结果发现参与调查的患者中甲状腺乳头状癌 的发病率与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减少。但临床应用仍 需进一步证据:此外,长时间TSH抑制治疗,尤其是 对青年人来说,用药时间更久,随着年龄增长,导致心 脏及骨相关疾病的风险也逐渐增大,故其利弊更待权衡:

4其他治疗

由于PTMC预后良好,对于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及腺外侵犯的PTMC患者,国内外指南均不推荐行 RAI治疗,对于有转移或侵犯的VFMC患者,可根据 其病情给予相应的清甲治疗一目前的推荐剂量根 据病情的风险分层可在30~200 mCi间选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岁)甲状腺癌,常常病情较重, 但预后良好,因缺乏大规模临床病例的研究调查,治 疗意见尚不一致,邢家骝等邛认为仍应以外科治疗 为首选,但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手术并发症,考虑到 其预后良好,主张小范围手术为佳二对于多灶、侵犯 性或有淋巴结转移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建议术后给予b1I扫描及小剂量的RAI治疗(30 mCi)。 对于术后PMC患者来说,定期随访是不可缺少 的。随访内容不仅包括监测甲状腺癌是否复发或转 移,还包括监控TSH抑制治疗的情况及PTMC患者的 某些伴发疾病(如心脏疾病、其他恶性肿瘤等)。尽 管PTMC复发转移率总体较低,但随访期间仍可能出 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偶有发生肺、骨、脑等远处转移。 Roti等随访的243例PTMC患者中仅有4例出现 远处转移。而Ito等。早期对626例PTMC的随访 中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病例。

5PMC的治疗选择

lto等报道了一项对非手术治疗的PMC的 自然病程的观察结果:共入组l 235例患者,所有病 例均通过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确诊,并排除合并危险 因素的病例,包括:淋巴结转移、腺外侵犯、癌灶临近 神经、气管或细胞学提示高度恶性类型。该研究随访 时间为18个月~,平均5年,入组患者每年行 l~2次超声检查。随访以上的病例中,肿瘤增 大超过3mm的仅占8%,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仅3.8%, 其中19l例在随访过程中改为手术治疗,术后仅l例 复发,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发生远处转移或死亡。Ito 又按年龄将上述病例分为3组,分别为青年组(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发现 青年组PTMC更易进展,但病情进展后及时手术并不 影响相关预后。另有尸检报告证实,成人尸检中MC发现率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这说明许多成 人可能自小患PMC,但在其一生中病情始终无明显进 展。Sugitani等也做了类似的研究,观察到相似 结果,其提出将PTMC分型,对于95%的无临床表现 的甲状腺微小癌可视为低风险癌,给予随访观察即 可。他认为对于这类患者,直接手术有过度治疗 之嫌。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甲状腺癌中的基因突变 及其他分子学标志物的出现也可提示肿瘤的生物学特 征,常见的有BRAF或RAS基因突变、RET/PTC重排等,出现上述情况的PTMC发生肿瘤进展的可能性 比阴性患者大,与随访观察相比,更适合手术治疗。

鉴于以上两例日本的研究,现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对低风险PTMC 的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已经启动。该项目将对那些 无手术意愿的低风险PTMC患者实行长期随访,该结 果可能对为PTMC制定更科学的诊疗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6结语

PTMC患病率不断攀升,我们在欣喜更多早期肿瘤被及时发现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流行病学研究,开 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建立PTMC完整的 评价体系提供有力证据。在治疗方面,仍有许多争论 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应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风 险评估后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随着对 甲状腺癌基因及分子产物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 期待逐步实现对PTMC的更精确的早期甄别,不仅有 利于及时发现有潜在侵袭风险的病例并早期治疗,更 可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将至最低,改善患者预后,降 低不必要的治疗风险。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2-1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