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秋节 福建人竟然有这么多习俗!

中秋节 福建人竟然有这么多习俗!

时间:2021-07-18 23:31:16

相关推荐

中秋节 福建人竟然有这么多习俗!

中国作为我国的传统大节,每逢中秋这一天外出的游子们都会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团圆是中秋节恒古不变的主题,中秋节回家团聚这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了。而且每个地方的中秋也各不一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福建中秋的习俗有哪些吧。

闽东:中秋夜抱走他人南瓜不能算偷

中秋贴饼花的习俗流行于闽东霞浦、福安、柘荣等县市,直到20世纪中叶还相当兴盛。

饼花是一种专门贴在中秋月饼上的装饰画,色彩鲜艳,或画或刻印,内容以戏曲故事题材为主,也有当地风俗画,如中秋节互送节礼和小孩排月赏月的场面。

据霞浦文史爱好者陈先生介绍,饼花艺人会在中秋节前送给饼店一张“招牌花”,内容多为嫦娥奔月。从八月初一开始,各饼店就会把“招牌花”张挂于店外,以此吸引顾客。

在福鼎,饼店都会在中秋夜出灯谜,灯谜主要来自民间,由当地人创作,具有地方特色,如地名谜“溪江洗炭——乌溪”。古田、霞浦等地的饼店也会在店铺门口悬挂灯谜供游人猜,猜中者得瓜果茶饼等奖品,众相娱乐。

福鼎的父母给已出嫁的女儿送中秋节礼也不简单呢!”霞浦文史爱好者陈先生说,“第一次送节称‘送头年’,礼品要丰厚,以中秋粿、月饼为主,再加酒、鸡、鸭。”

女儿收下中秋粿和月饼,其他礼品一般退回,再添上几种礼品为压礼。收下的中秋粿,切成一块块,分给邻居和亲戚、朋友,叫做“分头年粿”,这一点在《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中也有记录。

多年前,在福鼎过中秋还有“抱南瓜”、“摘柚子”的习俗。中秋之夜,人们常到别人家的屋前厝后抱走称为“墙头果子”的南瓜和柚子,不能算偷,即使主人发现了,也不能骂人,只能相送,有时还会提醒对方不要摔倒。

在古田,人们踏月时顺访亲友,各家要以供月的饼果招待,且在中秋这天有分队举行拔河比赛的活动,十分热闹。

闽南:晋江家家户户要蒸一锅番薯芋头吃

在漳浦,各坊都有祀土地神,为古代秋报之意。城市里的祠堂收钱演剧以娱神,乡间农人则携酒肉至田间祀田祖。”漳浦研究民俗文化的张老师告诉记者。

中秋节这天,晋江家家户户要蒸一锅番薯芋头,供全家人食用。为感谢土地公的恩德,也要用番薯芋头祭祀。

厦门:赏月、吃中秋月饼、博饼

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 块,大小不同,共分为 6 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 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闽北:张灯、墓祭设宴席

建阳的中秋夜,每家要在屋檐下张灯结彩。“相传五代南唐破郡城时,练氏夫人令里民张灯,得免屠戮之灾,此后,为了纪念练氏夫人,张灯习俗沿袭至今。”建阳本地文史爱好者刘女士说。

在沙县,大族之家要在中秋夜举行墓祭,然后在祠堂设宴席,族中男女齐聚共享。

记者在《建宁志》中看到:“女子对月邀紫姑卜问吉凶,俗称‘请木杓神’。”这在建宁也是中秋祈福的一种方式。

永泰、平潭:请花、祀奎星、灿斗

永泰和平潭也有许多独特的中秋习俗。在永泰藤山,相传中秋日为“临水奶忌辰”,妇女可“请花”,即婚后数年未育的妇女入庙求嗣,归去时取神前花瓶中的一枝花,谓可使生育。这一点,记者查阅《藤山志》也得到证实。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连天雄老师说:“永泰士绅会在中秋节祀魁星,如文昌仪。”《榕园诗钞》中有:“吾闽以八月十五为奎星生日,为士者必张灯祀之。”《闽中岁时杂咏》中则有解释,“奎星称曰大奎星君,士子多崇奉,以其有监察文场、主宰科名之权也。相传八月三日神诞,或以中秋日祭之。”

而在平潭,有准备牲口肉脯请巫师祀斗母为儿女增福的习俗,名曰“灿斗”,《樵隐笔记》中则称之为“忏斗”。

此外,福州城乡月饼俗也不同。读过《东岐村志》,就会知道福州乡村的中秋月饼和节俗的实况:

惟闽江口一带月饼与省城不同,饼薄而大,实心无馅,面撒白芝麻,约用牛奶饼。”

在一些农村地区,村民们制作了各式各样似“饼干”的中秋饼,有十二生肖形象的,也有十二月花的,价格便宜,深受欢迎。

这些实心无馅的饼,多是外婆或长辈送给外孙或晚辈吃的。而出嫁的女儿,送给娘家长辈的,以礼饼为主,亦谓之“角饼”,指圆形的月饼,可以切角而食,俗称“礼饼角”。晚辈呈献给长辈的月饼是大饼,而长辈赠给晚辈的月饼是小饼。

省城人家互赠的月饼,选的是大月饼,讲究配料的馅心,以圆形博人喜爱。也许含有互相攀比的风气,月饼越制越大了,包装的盒和袋,也越来越漂亮。”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林焱教授说,“城乡的月饼做法各有不同,赠送的方式也不同。这也许便是‘入境问俗’的诠释。”

莆田:十六夜过桥摸钉讨个吉兆

而在莆田,则有过桥摸钉的中秋习俗。《莆田志》中有:“十六夜,有过桥摸钉之俗,人多出游,过桥谓一年无病,又嗜摸城门钉,谓之吉兆。”看来,八月十六晚的城门钉要被无数人摸过了。

在《兴化志》中,有讲到“佐秋”的习俗,这在现在也较为少见。“中秋人家出嫁女子,于是夜具饮食,馈遣父母,俗呼‘佐秋’。”也就是说,出嫁的女子,中秋夜是要记得回家探望父母,并带上饭菜酒水孝敬父母的哦。

上杭:请月姑

在上杭,中秋夜,小女儿多于拜月时“请月姑”,以卜吉凶。

先在月下设果饼,膜拜致词,然后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发出剥啄声,计算其摇动的次数以卜吉凶。”上杭一位年过八旬的林老太告诉记者。

记者在《武平县志》中发现:“中秋士民夜饮酒酣宴,儿女于月下拜致词,谓之请月姑。”看来,中秋“请月姑”确有其事,只是这个习俗因其带有迷信成分,现在已不提倡。

(来源:东南快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