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苗族的鼓祭社活动

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苗族的鼓祭社活动

时间:2024-05-22 02:35:37

相关推荐

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苗族的鼓祭社活动

鼓祭社也叫鼓社,苗语称为农牛(nongx niel)。是丹寨苗族古代社会的基层组织,大多由一个氏族或家族组成。也有一个寨子或以一个家庭为中心组成的。祭鼓社主要是通过对木鼓(苗族传说,祖宗的灵魂是往在木鼓里,所以木鼓就代表祖宗)的祭祀活动,来团结社内成员,同时取得一定社会影响的一种团体。主要成员有鼓头(鼓主)、祭师、礼师、乐师和普通的鼓社成员组成。相隔时间从八、九、十三年到二十五年、六十年不等。祭鼓社也叫吃牯脏。鼓祭社是通过对木鼓(祖宗)的祭祀活动,来团结社内成员,取得社会影响的一种团体形式。活动所需要的财物由社员各户筹集,来宾各户自己接待。由于耗费巨大,现在已经不再举行活动。县内的一些地方演变为翻鼓节,但每支鼓计都还保存一对木鼓,逢年过节只祭木鼓。各地都不再结社祭鼓。从今天开始,我们大约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来介绍一下丹寨地区苗族祭鼓社活动。今天先讲祭鼓的起源。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姜央(人类始祖)从蝴蝶妈妈(妹榜妹留)生的第十二个蛋里孵出来后,运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自己的哥哥(水龙、老虎、蛇、雷公)们,而得到了大地的管理权。姜央在天下繁衍子孙,开田拓土。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少代。有那么一年,天下大旱,接着又出现洪灾和瘟疫,人们受到严重的灾难。就快要走投无路的人们认为是没有祭姜央,姜央生气了才降下灾难。为了消灾除难,乞求祖先姜央的保佑和赐福,才开始兴起祭祖。而又传说人类的祖先姜央的妈妈妹榜妹留是从枫木树心繁衍生出来的,祭祖时必须先击打枫木才能叫醒祖先的神灵。正是这样的原因,最先的木鼓是枫木做的,后来是因为枫木不好加工且不耐炸裂,才改用楠木,至今楠木树苗语仍叫做道翻丢(det hfab niel,既凿鼓树)。在苗族传说中,最早祭鼓的地方并不在贵州,而是在一个叫做展欧对社(zangx eb deil hsat,即濒临水面的沙滩)的地方。当时的鼓长十二柞(两米),直径一尺二寸(四十厘米),代表苗族的十二个宗支。把木材挖空,再蒙上木皮,木鼓就制成了,而鼓心就是祖先神灵歇息之处。在现在黔东南苗族流传的祭鼓词里面中唱到,苗族原来的地方大洪水后,无法生活生产。便从东方迁到黔东南“找地方吃食,寻处所穿衣”。来到了黔东南这个地方,大家聚到一起“一个不让一个隔远,一群不让一群分离。”后来因为人口繁衍,田地不够吃,就把十二宗支分开,散居四方,走到各处建立村寨。苗族祖先把带来的木鼓分成十二块,让各支当作信物,以后好相认。各支去了年多月久,为了“不让阿妈气味丢失,不许阿爸名声遗忘。小辈才拿鼓来敲,后代才拿鼓来遇水击。敲鼓来祭祖母,击鼓来念先父”小辈们用祭鼓的方式纪念祖先。就把原先在展欧对社举行的祭鼓活动继承下来了。

最早的祭祀所用的祭品与现在也不同,用酒、饭和猎取的禽兽、鱼虾做祭品。后来一点,发展到用圈养的羊;再后来,才用水牛来当牺牲,来祭祖。这是因为水牛不承认妹榜妹留是自己的母亲,妹榜妹留才决定用它来祭祖。这种说法,有歌唱道:“从前为哪样,拿牛吃牯脏?从前的水牛,不为哪个样,只因水牛讲,我没得娘养。只因那水牛,不认它的娘,妹榜才怄气,妹对牛讲,我就是你娘,是我来养你。原因是你起,你的蛋壳厚,抱久也没缝,我才丢下你,大水才来冲,你蛋碰岩石,才把蛋碰破,你才出蛋壳。现你不认我,因为是这样,拿你吃牯脏。”另一说是,水牛打败了其他想当祭品的动物,才用水牛来当牺牲做祭品。祭鼓的目的就是“乞求祖神保佑,消灾赐福于后人。”祭鼓是苗家人所有民族节日中最为隆重的盛大节日,有着自己的特点及流程。我们明天说醒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