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专访龚鹏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究竟来自哪里?

专访龚鹏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究竟来自哪里?

时间:2021-08-30 02:28:46

相关推荐

专访龚鹏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究竟来自哪里?

1. “文化自信”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中国人曾以五千年悠久的文明为自豪,也曾在积贫积弱中将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回顾中国百年传统文化的流失和重建,您有何评说?

龚鹏程: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一般人的个性也是这样。在他不发达、没办法的时候,老是怨天、恨地、骂爹娘。怪东怪西,老天对我不公啦,这社会对我不好啦,爹妈没给我高资质、大财产、好资源啦。发达了,才会开始建宗祠、修族谱,彰显自己的家世。近百年的民族反应,不也是如此吗?积弱不振,受到人家的欺负,遂不断自怨自艾,说中国虽地大而其实物薄,中国人国民性有问题、文化基因不良等。

2.“全盘西化”的声音曾甚嚣尘上,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之间发生的争议不断,您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龚鹏程:传统跟现代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之中。早期要全盘西化,努力现代化,我们便把传统文化看成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绊脚石,认为就是因为有很多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缺点,所以没办法进入现代社会。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大家才发现传统跟现代并不一定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还是有一些传统资源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蛮有用的。如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能就跟儒家型的社会形态和体制有关。所以又有些人在研究是不是有另外一种资本主义发展的非西方道路,可称为“亚洲型资本主义”。

同时,“东亚四小龙”经济上的崛起,让大家看到了传统跟现代不一定是对抗和绝裂的关系。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仍然可以有其位置,并不需要统统打掉;或者传统文化对现代的发展也可能有助力。这是第二个阶段。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大家则逐渐在思考,现代社会其实已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社会到底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现代社会有没有弊端?这时,传统文化可不可以提供另外一种角色,照看清楚我们现在的处境,让我们从中再去设想人类未来的发展是不是可以有些新的可能。

由于我们对传统跟现代的关系有不同的思考及不断演进,所以对文化自信的状态也就不一样。

第一种方式,是把传统跟现代对立起来看,认为不铲除传统、不把传统的根子刨掉,社会就没法走到现代。在这时候,当然是没有文化自信的,以自己的文化为耻。

第二个阶段,觉得传统文化在现代还是有点用的,可以有位置;甚至传统文化还可以帮现代化走得更好、更快。这时,文化自信就开始生出来了。

更进一层,现代社会的弊端大家越来越清楚了,感觉活在现代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快乐。这时,我们就会开始向往传统文化,觉得传统还是有很多好东西,可供现代人借鉴。这时,当然文化自信就更强了。

3.从全球视野来看,各种文明的文化自信也都经历过波折和内省,您认为这对重建中国文化的自信有何启示?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文化复兴之间,有无可比之处?

龚鹏程:各个文明在发展中都会不断地去检查过去的历史,从历史的发展中,寻找到可以改善当前的状态而走向未来的可能资源。

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如此。当时的人逐渐感觉到文化有了问题,开始寻找古希腊文明。他们把古希腊文化复兴起来,目的是回到古代、走向历史吗?当然不是,复兴希腊文化的目的,正在于开创一种新的文化。

这种通过传统以振兴现代、发展未来的方式,在历史上是非常普遍的,是最常看到的一种文化变迁的模式。

例如唐代韩愈、柳宗元之所以提倡古文运动,就是觉得六朝以来的文化格局有问题,故往上追遡到孔孟的思想、秦汉的文章,以找到一个新的出路。这就是一种“复古以开新”的模式。许多时代都是如此,包括五四运动。

五四看起来是反传统的,可是要发扬所谓“白话文学”的时候,胡适不就写了一本《白话文学史》吗?通过重新解释中国文学史,寻找到《诗经》等他认为的一些白话文学,来作为未来应该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的依据。

在此之前,康有为也写过《孔子改制考》,认为孔子当年也是通过“删《诗》《书》、正礼乐”,重新诠释历史的方式来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所以说这类模式,东西古今皆然。我们现在也应注意这样的模式,深入传统,重新理解和诠释,让传统能在现代得以发扬,并开展新的未来。

4.在失根和寻根的漫长过程中,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到底重建到什么程度?在重建这种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您认为什么才是最核心的要素?

龚鹏程:这题目非常好,但现在回答为时尚早。因为我们现在才刚开始燃起了一点对自己文化有自信的情绪,而这种自信由于没有建立在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上,所以现在这个自信是虚的、是空的、是一种幻觉。

只不过是因我们现在经济比较好了,大家吃了两天饱饭,就拍着肚子唱大国崛起的歌,觉得我们自己好的不得了啦。但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到底有多少理解?自己有什么民族文化都不知道,自信从哪来?这不是假的空的吗?

我们近代常谈民权,说要重视每个人的发言权,大家都在争取话语权,都在抢着说,但是我们很少注意到说话的能力问题。

权利跟能力不同。权利是要向别人去争取的,你要重视我,要给我这个权利。但能力只能自我培养。近代中国人的最糟糕的一点,就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或丧失了传统中不断提醒我们的一种自省和自立自强的精神。自立自强不是空洞的,它建立在自省的基础上。

换句话说,自信的基础是自省,我们自己要省察我们还像个中国人吗?我们到底还有多少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现在还在我们身上吗?家庭不野蠻吗?天地君亲师还是我们敬仰的吗?现代人崇敬的恐怕是电影明星或有钱人吧!我们所迷恋的是什么?是厚黑学吧?是成功不择手段吧?是成王败寇、优胜劣汰,你争我夺吧?是每人都努力学禽兽吧?这样,我们凭什么来建立文化自信呢?

5.文化自卑、文化焦虑伴随中国人那么久,您认为真正的文化自信应该是何面目?文化自大和文化自信之间有何真正的区别?

龚鹏程:传统丢失已久,我们对传统文化,不仅所知甚少,而且颇有反感,甚或深以为耻。过去许多所谓“文化大师”都是以骂传统成名的。说国人国民性有问题,是阿Q;中国社会是酱缸;文化只有辫子和小脚;礼教都是吃人的等等。汉字野蛮,要废掉;汉语野蛮,要改用世界语;戏剧野蛮,要改演文明戏。这样,哪还有文化自信?只剩下自惭、自耻、自怜、自卑。

殊不知欧洲之崛起,不过是近三百年的事。在此之前,中国无论在精神和物质建设各方面都是世界超强,影响巨大。后来欧洲忽然崛起,过去的研究者皆只注意到它内部的因素,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理性精神、地理大发现等。现在则知道还不能不谈它海盗式的侵略殖民掠夺,和学习取法中国的因素。

中国的典章、制度、文字、思想、文学、艺术,甚至食衣住行,在十七八世纪欧洲可谓大行其道,时称“中国热”。笛卡尔、莱布尼兹、伏尔泰、魁奈等启蒙运动名家都是积极推动者。名媛贵妇,穿着绫罗绸缎,扇着折扇,在受中国造园林艺术影响的花园中,用瓷杯喝下午茶,亦蔚为风气。风气甚至波及俄罗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不但向伏尔泰等人请益,更直接派使团广译清政府典章条例作为施政参考。这些,乃是促使欧洲及俄罗斯由中世纪迅速转型为现代国家的凭藉。

许多哲人则由中国思想去寻思未来人类道路。如托尔斯泰就对老子、孔子、孟子、墨子深感兴趣,还翻译过《大学》《老子》,撰写了《中国经典》一书。他给辜鸿铭的《致中国人的一封信》中说:“我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要起一种大的变化。我相信在这变化中,中国将领导着东方民族扮演重要的角色。”现在看来,益显目光如炬。

他对中国文化似乎比我们还有信心。可惜五四运动以后,翻译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盛极一时,鲁迅、茅盾、瞿秋白、耿济之都先后译介过,而却对他这一面鲜少阐发。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近代重要哲学家海德格尔,一生中没做过什么翻译,尽管他精通不少种外文,但他却译了《老子》。可见近代中国虽然国力衰微,别人也还是不敢看轻我们的文化。

像卫礼贤1924年的德译本《易经》就也长期在西方热销。荣格为其作序,并又译成英文,在半个世纪里发行了100多万册。瑞士作家黑塞曾为卫礼贤译本写了评论,其小说《玻璃珠游记》,构思也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值得注意的是:《易经》自始就被西方读者认为是一部 “智慧之书”,而不只是算命。其影响力现在还在扩大。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对《易经》的研究仍在一些汉学家的小圈子里。到了下半叶,传播就逐渐扩展,有不少科学家、哲学家对《易经》意义和价值进行解说和发挥,形成了一种新的易学文化思潮。

其突出表现:一是易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二是易学的观念进入当代人类的实践性领域。如《易经》对于理解与解决现代物理学某些关键性问题及难题的意义之类。七十年代之后,还出现多种论述《易经》科学意义的专着,如葛文达的《易经的内在结构——转化之书》、M·许勃格的《生命的密匙——遗传密码中的“易经”宇宙形式》等。

受卫礼贤影响的心理学家荣格,尤其有典型意义。他关注近代被嗤为迷信的道教炼丹术,从《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中得到许多启发,宏开一派。中国文化经由他们转手,进行了对近代世界学术的推动。

文学呢?李白的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诗,最早由法国耶稣会士钱德明(阿米奥J.J.M.Amiot.1718—1793)介绍到西方。1776—79年在巴黎出版的十四卷本《北京传教士关于中国历史、科学、艺术、风俗、习惯录》丛书的第五卷中(396—399页),有钱氏所写李白传记。最先将李白诗译为英文的是英国政治家、艺术家、诗人索姆·詹尼斯(Soame Jenyns 1707—1787)。后人据他的译著编成的《唐诗三百首选读》和《唐诗三百首选读续集》,收李白二十首诗。

对于后来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诗歌,艾略特则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

以李白为代表的中国诗也被译成法文和德文,稱為《美玉集》和《中国之笛》。奥地利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亦影响甚大。

可是在西方人学习、赞美中国文化之同时,我们却对传统文化表示极端厌恶,全力嘲讽、攻击。

像钱玄同说“脸谱”跟张家猪肆记卍形于猪鬣、李家马坊烙圆印于马蹄一样滑稽可笑;刘半农讥笑旧剧的“做打”,说经常看到很多穿着脏衣服、盘着辫子、打花脸、裸着上体的人,挤在台上打个不止,衬着极喧闹的锣鼓,扰得人们眼花缭乱,头昏欲晕;胡适说旧剧的表演粗笨愚蠢、不真不实、自欺欺人,看了使人作呕;周作人和傅斯年还认为旧剧仍处在“百衲体的把戏”的野蛮阶段,做工机械、唱曲呆板。既没有文学的高雅,又没有美学上的价值,干脆把旧剧馆“全数封闭”“尽情推翻”得了。

因此现在最主要的工作,不是膨胀我们的自信,因为我们其实什么都不懂,传统文化早被我们打倒、丢光了。中国的礼乐我们知道吗?中国的古书,经史子集、四库全书我们到底读了多少?儒道佛三教、诗词歌赋,我们都懂吗,都会吗?在今天,我们对传统非常的隔阂,所谓文化自信,只是盲目自大。因为内容是空洞的,只是自以为有钱了以后的那种虚矫心态。这种心态,恰好是要去除的,我们要更谦卑。

刚刚说过了,文化自信应建立在对文化的理解上。一个有文化自信的人一定是谦和的,对别的文化也能够平等相待,会希望从别人文化之中也得到启发,和人跟人相处是一样的。

自卑而形成的自大就不这样,会不断夸张我怎么怎么厉害,要别人都臣服于我、听命于我。这种骄矜或浮躁的气息,在我们社会中还是不少的。希望今后能够祛除这种浮躁之感、骄矜之态,真正在对自我文化的深切的理解中来展开。

6.您如何看待新世代的年轻人?您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断层的真正接续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完成?文化传统的重建和文化自信的重建之间有何必然关联?

龚鹏程:一般大家都会批评他们对传统文化没有兴趣,认为他们喜欢的只是流行时尚,价值观追随西方,庸俗化、肤浅化、自我化,充满了消费时代的人格状态。但是我不以为然。

目前已有非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已经点燃了热情的内在之火,同时也开始做很多扎实的工作,有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造诣是令人欣赏的。

他们对传统文化是有热情、有爱好,也开始做了很多理解的活动。比如说汉服运动的参与者,对于服饰的考证、史料的挖掘都很下工夫。也有很多年轻朋友写传统诗词或做对联,成绩都很可观。另外一些甚至重新注解墨子、庄子。这样的人也很不少,是个很大的群体,不可忽视。

只要有这些读书种子存在,而且他们会慢慢成长,未来就会对社会起一种支柱和骨干的作用,所以我觉得未来还是很可期待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的文化出现了断层。断层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接续起来呢?可能就在我刚刚讲的这些年轻人他们手上,而且时间也不必很久。

传统文化的重建跟文化自信的重建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中国人是个什么样子?中国文化是什么样子?我是中国人吗?当我们要问这些问题时,我们要去哪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呢?只有我们越能够拥抱传统、理解传统、延续传统,并健康发展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才重建得比较好。

7.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有盲目的地方吗?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来源究竟在哪里?

龚鹏程:目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当然是盲目的。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化的阶段。

作为中国人,问你儒道佛和中国礼乐文明、诗词歌赋、中国人的价值信仰,你懂吗?所以文化自信不能来源于我们现在口袋里有几个钱,而须对文化内涵有一些了解。传统上对于做人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们做到了吗?假如我们做到了,这个文化自信就是有根据的。如果我们还是以酒食相征逐、以利益相争斗,那么文化自信就是虚妄的。

8.在所谓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明是否仍然占据压倒性态势?“和而不同”怎样才能显示出优势?

龚鹏程:目前西方文明当然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或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或说“善人为邦百年”,才能“胜残去杀”。一个文化态势的发展往往会延续很长时间,要转变它,也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我们不能以为中国就真的已经站起来了、别人已经觉得我们的文化是很有价值的。现在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人家还是看不起这样的文盲、文化上的劣等动物。

只有把自己的文化真正做好,才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同与欣赏。然后别人才可能来效仿你、参考你,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人来信服我们,这才有可能改变西方文明占压倒性优势的状态。

什么叫“和而不同”?必须是两个互相对等的群体,他们的观念、价值主张才能够彼此呼应、对照、交流。而不是一边讲话一边光是听,那不是交流,那叫訓话。我们目前仍然在听受西方文明的阶段,“和而不同”是我们将来追求的理想。

要达到这个理想,最主要办法是什么呢,还是自己要自省自反,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龚鹏程

龚鹏程,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办有大学、出版社、杂志社、书院等,并规划城市建设、主题园区等多处。讲学于世界各地。并在北京、上海、杭州、台北、巴黎、日本、澳门等地举办过书法展。现为美国龚鹏程基金会主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龚鹏程 怀念钱穆

龚鹏程 怀念钱穆

2020-04-23

龚鹏程|成为中国

龚鹏程|成为中国

2022-08-13

龚鹏程|革卦

龚鹏程|革卦

2022-02-04

龚鹏程

龚鹏程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