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李海培:乡村的春联|27°黔地标·春节记忆征文

李海培:乡村的春联|27°黔地标·春节记忆征文

时间:2020-08-20 20:38:05

相关推荐

李海培:乡村的春联|27°黔地标·春节记忆征文

每年腊月末,父亲过年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人写春联。用他的话来说,家里吃好吃歹别人看不见,贴在门上的春联可是一家人的脸面。写得好,喜气盈门,看了心生温暖;写得差,等于在众乡亲面前出丑。

父亲在乡场上买来红纸,裁成条幅,带上糯米酒和点心,去请村里识文断字的徐老先生写春联。一番寒暄后,徐先生铺好红纸,在石砚里倒上些许墨汁,用毛笔吸饱,运足气,用魏碑体工整地书写,写完后放在一边晾干墨迹,父亲小心翼翼把对联折叠好,放在竹箩筐里。道谢徐先生后,哼着欢快的小调回到家里。

除夕那天,父亲早早地用米面熬了半锅浆糊,用刷把匀匀地涂在门楣上,将春联摆正贴好,接着又贴厨房、窗户、圈门。贴完后,家里家外溢满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的气息。

我们兄妹几个偏着头左看右看,至今我还记得大门的对联是“桃抹红唇春风妙,柳睁绿眼喜气浓”。横批“桃红柳绿.”;还有贴牛圈门的是“铁手种绿千山树,银犁耕香万亩田”,横批“林茂粮丰”。

每逢过年,村里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老人们说贴春联是源远流长的民俗。在方圆数百里的村寨,谁的春联写得好,求春联的乡亲们络绎不绝。有的人家还要托人在县城里找书法家,求得一副工整的春联便如获至宝。在村里,谁家的春联写得好、谁家的春联写得差劲,成了经久不衰的话题。春联以其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在方寸条幅里融进了乡亲们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新年的憧憬。好的春联如诗如画,活色生香。

每逢过年时,我就邀约几个小伙伴,这家门前站站,那家门前瞅瞅。随身揣个小本子,把自己认为好的妙的春联抄下来学习揣摸。在暖暖的春阳里,村前村后,黄爽爽的油菜花、梨花、桃花与家家户户的红春联相映成趣,洋溢着喜庆和祥和,永远定格在我的灵魂深处。

记得有一年,县文化馆春节举行征联活动,有的出下联征上联、有的出上联征下联。大凡对上的,除了得奖金外,书法家们还会以墨宝相赠。有一征联是“雪映红梅千山笑”,我搜肠刮肚想了半天对了句“春融碧草万里芳”。有个省里来的书法家当场挥毫把这副春联写给了我,至今我还珍藏着。

高中毕业回到村里,第一次给乡亲们写春联。父亲笑呵呵地帮乡亲们裁红纸,铺在案上,记得我的第一副春联是给汪少余大伯写的:“春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孟少荣二爷、周顺贵大舅也来凑热闹,要我给他们写对联。我给孟少荣二爷写的是“党清国盛泽千代,政通人和福万家.”;给周顺贵大舅写的是“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如今过年,村里的乡亲们都很少请人写春联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种印刷出来的在街上挂着卖的春联,两三块钱一副。大同小异、内容重复,没有多少新意。另一种春联则是金光灿灿、富丽堂皇。实则平仄错乱、东拉西扯。看到这些,我想,春联还是自己写或请人写。难得的是一缕墨香、一份眷恋、一种寄托、一片春光。

编者按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确,在一年中农历的最后一个月——腊月,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虽然没有人能明确定义年味是什么,但在腊月里,人们总是细细地数着每一天,忙着了结未了之事,忙着为新的一年作准备,仿佛不在这个月里了结和准备,这个年就过不去似的。简单地说就是辞旧迎新。辞旧,应该是对过往的交代;迎新,应该是对未来的期许。这一辞一迎,包含了太多的人生百态、人间百味,也因此有了人们难以抹灭的“春节记忆”。在这猪年将去、鼠年快来的日子,《27°黔地标》文化周刊在天眼新闻APP文化频道为您提供一个平台,让您们打开记忆,述说年味。(执笔:邱奕)

文/李海培

刊头制作/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实习生 杨简

文字编辑/邱奕

视觉实习编辑/王涛

编审/李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