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从“正变”到“真伪”:论盛唐李 杜诗论中的“真伪之辨”

从“正变”到“真伪”:论盛唐李 杜诗论中的“真伪之辨”

时间:2022-03-04 17:47:10

相关推荐

从“正变”到“真伪”:论盛唐李 杜诗论中的“真伪之辨”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充满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文学作品,众所周知文学的发展历史到了唐朝是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时至今日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课本上都有不少来自盛唐的诗词歌赋,大家熟知的作者也非常的多,有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皇甫冉王昌龄贺知章等等。

唐诗宋词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并且是拥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现代化诗词与古代诗人作诗风格大有不同,但都是表达了当时环境以及内心的情感。

我国古典诗歌文学倡导“正变”“正变”指的是《诗经》的正风、正雅和变风变雅及遵循其创作原则的作品。

每一个诗词都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因为所见所闻不同,他们的诗词也大有不同,不过唐朝时期对于诗的格式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便是有着不同情感的诗,都有着相同的格式以及朗朗上口的韵律。

至余李杜首辨“真伪”,真伪之辨在李杜一些作品当中逐渐形成,诗论内核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并延续至晚唐,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直到宋元明清都一直有诗评家、学诗者和编选者多多少少都会以真伪之辨为评论标准和编选态度。

李白之“真”在其著作《古风》中多有体现,它具有许多的内涵。首先,源头上要“正”。李白强调“真”与“非真”正是体现了他对于“源头”的重视,物有物的起源,事有事的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总有一个真源所在。

李白的诗歌里总是深刻地表达他自我的思想,或隐晦或鲜明,情感丰富,有表达喜爱的,有表达怜悯的和表达悲伤无奈的,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达。

其次就是要自然,自然,天然,非人为也。自然就是要顺其自然,提倡要保留人的“本性”或“本心”,物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本性的体现最是能让人有明确的感知,诗中不加以雕琢和刻画,展示事物最原本的模样。

杜诗中的“伪”与“真”相对,杜诗中对“伪体”的论述以《戏为六绝句》最具有代表性。“伪体”指的是与《风》、《雅》风格相违背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杜诗中也有一些对真的看法体现,杜甫所要别裁的“伪体”并没有明确的指出是什么体,但是与李白所求的“真”确有相合之处。

除了李白和杜甫,唐朝还有对“真伪”有过辩论的人。如李白的好友马承祯在《坐忘枢翼》中就有一句“虽知诵读其文,仍须辨识真伪。”

另外还有吴筠,他的《览古》中有关于“真伪”的辩识,也有显示出他对于“真正”的美好追求。关于诗歌的“真伪”问题不止在唐有过广大人群争论。争论的最后都离不开诗歌,是对诗歌努力辩识和辨别、维护的不懈努力。

诗词的真伪成了后世点评家发掘的角度,但是无论是何种时期的诗词,对于一个好的作品来说,只要倡导的是浩然正气,它就是一个具有意义可以存在作品,即便后来流传千年也不足为怪

在同一个时期诗人共同产生了一种意识,争辩“真伪”之论。这种意识表明先秦到盛唐时期以“正变”为主导的诗论内核正悄然无声地改变着。

唐以前的诗论内核以“正变”为主,风雅之风为诗人所偏爱。风雅亦是一种心境。非常人所能拥有,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但是风雅之风与金钱无关,有的人即使腰缠万贯也没有那些诗人大家的风雅趣致。

开元年间是唐朝最鼎盛的时候,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王朝中最鼎盛的事期,并且当时的唐朝具有空前的包容性,各种诗词学派崛起所表达的风格大有不同,也是在这一时期边塞诗这种气势磅礴的诗发展到鼎盛阶段。

不过无论是何种学派的诗词都离不开“正变”。初唐时人们追求济世之气和文人义气的相互融合。到李白这里,他重点强调“真”与“非真”,努力辩识诗歌的真伪,写出最真实最触动人心的诗词。

李白是一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的诗词具有多样化,自己从来不会被局限于某一种风格,盛唐大火的边塞诗也有李白的身影,并且凭借着自己精湛以及高超的写诗技术,成为唐朝最出名的诗人。

“非真”和“伪体”强调的是诗歌的内核,陈子昂、李白和杜甫三人是诗歌内核在质的转变的重要“力量”。“正”“辨”“弊”三者是量的变化,“非真”和“伪体”是质的改变。

关于诗歌真伪的问题关于诗歌“真伪”的问题,在唐朝是形同一场诗人们意识里的非同寻常的辩论赛。其所体现的是一种努力识别、辨别并维护诗歌正源的意识,是隐而不显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其对宋元明清后世各方面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从“正变”到“真伪”,在这个过程中,李白对诗歌“非真"的认识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关节点,李、杜诗论先后体现出的“真伪之辨”所引导的诗论内核的转变,加上二人在诗歌史上无可匹敌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影响,极大地引导了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整体诗歌接受方向的转变。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两位诗人一个生于盛唐时期,一个在晚唐时期,前期两人的作品风格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到了后期杜甫饱受战乱之苦所作的诗词也变得越发苍凉。不过这两个人也奠定了诗词的主要内涵,从唐朝影响到后来的宋元明清。

结语:

李、杜为代表的盛唐诗坛真伪之辨的意义一方面显示了当世诗人维护诗歌正源的努力对世风狡诈、诗风浇薄的现象有一-定的纠偏归正的作用:另一方面主要影响到后世宋元明清学诗者、评论家和编选者的接受方向。

对于前者,由于时代久远,资料散佚,其在当时的具体真实效果如何已不可确论,我们主要关注后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