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8-08-01 16:04:13

相关推荐

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功能性整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涤纶织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广泛用于建筑和交通装饰材料。但是,涤纶属于易燃织物,往往要进行阻燃整理。目前使用较多的含卤阻燃剂阻燃性能虽好,但在燃烧过程中易释放有刺激性、腐蚀性的卤化氢气体,部分溴系阻燃剂在高温裂解燃烧时,产生有毒的多溴代二苯并呋喃(pbdf)及多溴代二苯并嗯烷(pbdd)。对于室内、汽车、机舱和高铁等封闭空间,含卤阻燃剂逐渐被不易产生有害气体的磷系阻燃剂替代。磷系阻燃剂目前仍然多采用浸轧工艺整理织物,但整理过程极易导致染色织物产生变色、色迁等问题,不利于生产控制;整理后的织物也会因磷酸酯迁移到表面而产生油腻感,且阻燃耐洗性差,织物手感不佳。

涤纶的燃烧与其他合成高分子材料一样。涤纶与高温热源接触,吸收热量后发生热裂解反应,热裂解反应生成易燃气体,易燃气体在空气(氧)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被纤维吸收后,又促进了纤维继续热裂解和进一步燃烧,形成一个循环。

阻燃并非说经处理后的纺织品具有接触火源时不被烧着的性能,而是指不同程度的阻碍火焰迅速蔓延的性能。具有优良阻燃性能的织物在接触火源时不易燃烧或一燃即熄,当火源移去后不再燃烧,无余燃或阴燃现象。阻燃剂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的观点认为燃烧应有四要素—燃料、热源、氧、链反应。而通常织物燃烧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分解、热引燃(自燃)、热点燃(燃烧传播)。对不同的燃烧阶段的四要素采用相应的阻燃剂加以抵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燃机理及中断阻燃机理,对于不同的阻燃机理就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阻燃剂。而不论何种阻燃剂,它的阻燃机理总要设法使织物纤维制品经阻燃处理之后,能提高其氧指数才是目的。换言之,就是使织物燃烧的临界条件不易达到而实现阻燃的效果。其中,氧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显然,氧指数越高阻燃效果越好。

可使涤纶织物具有阻燃功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阻燃涤纶纤维制造织物,另一种是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目前市场上的阻燃涤纶纤维品种较少,第一种方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第二种方法方便灵活、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阻燃涤纶织物的生产。

早期用于涤纶织物阻燃整理剂主要是六溴环十二烷类,该类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但由于环保要求的限制,目前已很少应用。而新发展起来的磷系阻燃剂则不存在这些问题,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磷酸酐或磷酸,促使可燃物脱水炭化,阻止或减少可燃气体产生。磷酸酐在热解时还形成了类似玻璃状的熔融物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促使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起到阻燃作用。

抗菌整理是应用抗菌防臭剂处理织物,从而使织物获得抗菌、防霉、防臭、保持清洁卫生等功能的加工工艺。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防止织物由于被微生物沾污而受到损伤,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传染疾病,保证人体的安全健康和穿着舒适,降低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使织物获得卫生保健的新功能。

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不尽相同,其抗菌整理的工艺原理亦不同。一种是传统的有控释放型的抗菌剂,整理后的织物在一定的湿度下,从所处理织物表面缓慢地溶出和迁移释放出抗菌剂,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如广谱抗微生物聚乙烯醇纤维就属于有控制的释放机理。聚乙烯醇纤维在酸催化剂存在下,与5-硝基呋喃基丙烯醛反应生成一层缩醛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缓慢释放出硝基化合物,以达到杀菌作用。有些公司为了延长抗菌剂的使用寿命将释放速率降低,如将抗菌剂加到磷酸锆层状结构或玻璃陶瓷中,并应用在纤维内或添加到织物中。这种溶出迁移机理除了影响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之外,还存在产生其他负面影响的潜在可能性。

另一种是非溶出抗菌剂,它以分子状态与纤维织物结合,非溶出抗菌机理的典型代表是分子键合技术和分子作用力技术。

(1)分子键合抗菌技术:它是依靠活性基团(例如,一氯均三嗪基、一氟均三嗪基、乙烯砜基、羟甲基、烯丙基、环氧基、烷氧基硅烷等),将抗菌物质通过交联反应或聚合反应等方式,结合在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等织物的活性基团上,从而使织物表面具有耐久的抗菌能力,当细菌接触到抗菌整理剂所在的织物表面时便将细菌杀死。此种技术的抗菌效果不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种不溶出类型抗菌技术,主要用于可能接触到人体皮肤或者对耐久性要求较高的纺织品上。这类抗菌整理剂的典型代表,是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抗菌整理剂scj-877、scj-963、scj-2000和dowcorning公司的抗菌整理剂dc-5700。其中抗菌整理剂scj-877,是利用抗菌剂分子所带正电荷产生的电子吸附细胞膜方式,杀灭与它们接触的微生物。它不会进入皮肤保护层,因而不会影响皮肤的常在细菌。

(2)分子作用力技术:涤纶纤维等疏水性合成纤维的分子结构中,缺少像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那样的能和抗菌整理剂发生结合的活性基团,抗菌整理剂难以通过键合抗菌技术和纤维结合。通常是使用与涤纶纤维有很好亲和力的抗菌整理剂,对涤纶进行高温处理。这类抗菌整理剂的典型代表是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抗菌整理剂scj-891、scj-892、herst公司的抗菌剂tmp-9007。

现有技术中对于涤纶面料进行阻燃和抗菌处理后,在手感方面的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使得在保证涤纶面料的阻燃和抗菌性能的前提下,使得面料的手感较为柔软。并且采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密封冷堆:所述的密封冷堆是将经翻缝后涤纶织物坯布采用二浸二轧80-90℃冷堆处理液,带液率为60-70%,在卷绕之前对浸轧有冷堆处理液的超细涤纶织物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再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在室温条件下旋转堆置12-16小时;

(2)热碱煮洗:冷堆后采用紧式平幅洗水机,在90-95℃的煮炼液中对面料进行煮炼,在煮炼过程中进行超声波振荡,再使用冷水清洗;

(3)预定型:上一步骤所制备的超细涤纶面料白坯使用定型机在180℃条件直进行高温拉幅定型45-60s;

(4)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将经过除尘的坯布采用二浸二轧的方式,浸渍阻燃抗菌处理液,带液率为150-200%;在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之前对坯布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

(5)第一次烘干:包括预烘和烘焙;所述预烘是将上一步骤所得到的涤纶面料在90-110℃条件下处理35-40s;再按照0.5℃/min的速率升温至130-140℃条件下处理30-45s;

(6)涤纶面料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将上一步骤经过抗静电处理的涤纶面料在60-70℃的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液中二浸二轧,使得涤纶面料的带液率为100-120%;所述保湿处理液中含有5-8wt%的阻燃微保湿胶囊、1-2wt%的β-环糊精、0.6-0.8wt%的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1-2wt%的低温固着剂scj-939、1-2g/l的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和1-2wt%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所述阻燃微保湿胶囊中含有5-10%的芦荟提取物、5-10%的透明质酸、10-20%的阻燃剂jlsunatp、10-20%的抗菌整理剂scj-891;

所述的阻燃保湿微胶囊是将磷系阻燃剂和无机阻燃剂按质量比为1-2:1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得无卤阻燃剂,取无卤阻燃剂2.5-3.5克均匀分散在70-80ml壳寡糖溶液中,并加入3-5克的明胶或海藻酸钠,然后转移到带有机械性搅拌和冷凝管的四口瓶中,搅拌速度为300-350转/分并加热到55-60℃,再加入预混合溶液质量百分比芦荟提取物5-10g和透明质酸并搅拌均匀5-10g,再逐滴滴入含有0.1-0.5克囊壁材料a的惰性溶剂溶液10-20ml,待滴加结束后,再向体系中逐渐加入0.03-0.07克囊壁材料b,持续反应5-7小时后,停止加热与搅拌;之后加入浓度为3-4%的马来酰酐和异丙醚的共聚物的水溶液,再以12000-15000rpm高速剪切乳化15-18min,再调节ph值为6.5-6.8,搅拌均匀后再置于冰水浴中10-13min,再加入按照体积比加入5-8%的乙醇,并调节ph值为10.5-11,升温至60-65℃进行搅拌,同时加入浓度为0.3g/l的有机硅季铵盐溶液30-50ml和浓度为5-10%的2,6-二[(二甲氮基)甲基]苯酚溶液20-30ml;再置于冰水浴中90-120min,过滤洗涤得到;

(7)第二次烘干:包括预烘和烘焙;所述预烘是将上一步骤所得到的涤纶面料在80-90℃条件下处理35-40s;所述烘焙是将经过预烘的面料在120-130℃条件下处理20-30s;

(8)手感提升整理:将经过烘干后面料二浸二轧手感整理液,带液率为50-60%,并在定型机进行拉幅定型,定型后的门幅为下机幅宽的105-110%;所述的手感整理液中含有70-80质量份丙烯酸酯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5-7质量份的聚乙烯醇、3-6质量份的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质量份的亲水硅油柔软剂、1-5质量份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冷堆处理液中含有3-5g/l的去油剂、10-20g/l的碳酸钠、3-5g/l的渗透剂jfc、9-18g/l的高效冷堆精炼剂mch-119。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煮炼液中含有含量1-3g/l的氧化退浆剂、1-2g/l的螯合分散剂、5-10g/l的纯碱的含量、2-4g/l的双氧水的含量和1-2g/l液碱渗透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囊壁材料a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或聚氨酯预聚体中的任一种;

所述囊壁材料b为三聚氰胺、氰尿酸三聚氰胺、正磷酸三聚氰胺、双氰胺、硼酸三聚氰胺或焦磷酸二三聚氰胺中的任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液的配制是先先将β-环糊精、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加入适量水中搅拌成均匀的乳液,再加入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搅拌均匀,再将保湿微胶囊缓慢加入上述均匀乳液中,并搅拌15-20min,再加入低温固着剂scj-939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适量的水使得保湿微胶囊、粘合剂、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和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至设定浓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抗菌整理液中含有10-20质量份的壳聚糖抗菌整理剂、5-10质量份的渗透剂、5-10质量份的分散剂、100质量份的水;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二者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或二者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并且在对抗菌处理后的再使用阻燃保湿微胶囊处理,使用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和低温固着剂使得抗菌剂与涤纶纤维结合的更为牢固,提高了抗菌性能的耐久性。并且在经过抗菌阻燃处理后,再对面料进行手感提升的处理,使得涤纶面料具有抗菌和阻燃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良好的手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本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密封冷堆、(2)热碱煮洗、(3)预定型、(4)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5)第一次烘干、(6)涤纶面料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7)烘干、(8)手感提升整理。所选择的面料为克重为120-150克的涤丝纺,或其他的涤纶面料。

在(1)密封冷堆中,密封冷堆是将经翻缝后涤纶织物坯布采用二浸二轧80℃冷堆处理液,带液率为60%,在卷绕之前对浸轧有冷堆处理液的超细涤纶织物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再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在室温条件下旋转堆置12-16小时。冷堆处理液中含有3g/l的去油剂、10g/l的碳酸钠、3g/l的渗透剂jfc、9g/l的高效冷堆精炼剂mch-119。

在(2)热碱煮洗,冷堆后采用紧式平幅洗水机,在90℃的煮炼液中对面料进行煮炼,在煮炼过程中进行超声波振荡,再使用冷水清洗。煮炼液中含有含量1g/l的氧化退浆剂、1g/l的螯合分散剂、5g/l的纯碱的含量、2g/l的双氧水的含量和1g/l液碱渗透剂。

在(3)预定型中,上一步骤所制备的超细涤纶面料白坯使用定型机在180℃条件直进行高温拉幅定型45s。

在(4)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中,将经过除尘的坯布采用二浸二轧的方式,浸渍阻燃抗菌处理液,带液率为150%;在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之前对坯布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抗菌整理液中含有10质量份的壳聚糖抗菌整理剂、5质量份的渗透剂、5质量份的分散剂、100质量份的水;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二者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或二者混合物。

在(5)第一次烘干:包括预烘和烘焙;所述预烘是将上一步骤所得到的涤纶面料在90℃条件下处理35s;再按照0.5℃/min的速率升温至130℃条件下处理30-45s。

在(6)涤纶面料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中,将上一步骤经过抗静电处理的涤纶面料在60℃的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液中二浸二轧,使得涤纶面料的带液率为100%;所述保湿处理液中含有5-8wt%的阻燃微保湿胶囊、1wt%的β-环糊精、0.6wt%的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1wt%的低温固着剂scj-939、1g/l的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和1wt%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所述阻燃微保湿胶囊中含有5%的芦荟提取物、5%的透明质酸、10%的阻燃剂jlsunatp、10%的抗菌整理剂scj-891。

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液的配制是先先将β-环糊精、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加入适量水中搅拌成均匀的乳液,再加入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搅拌均匀,再将保湿微胶囊缓慢加入上述均匀乳液中,并搅拌15min,再加入低温固着剂scj-939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适量的水使得阻燃保湿微胶囊、粘合剂、柔软剂、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和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至设定浓度。采用β-环糊精可将与真丝面料上所附着的微胶囊的外表面包裹一层薄膜,在后续的处理时可保证其内的保湿物质不会被析出。在经过后续的处理后,可将该层薄膜破坏,使得微胶囊中的保湿物质能够释放。

阻燃保湿微胶囊是将磷系阻燃剂和无机阻燃剂按质量比为1:1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得无卤阻燃剂,取无卤阻燃剂2.55克均匀分散在70ml壳寡糖溶液中,并加入3克的明胶,然后转移到带有机械性搅拌和冷凝管的四口瓶中,搅拌速度为300转/分并加热到55℃,再加入预混合溶液质量百分比芦荟提取物5g和透明质酸并搅拌均匀5g,再逐滴滴入含有0.1克囊壁材料a的惰性溶剂溶液10ml,待滴加结束后,再向体系中逐渐加入0.03克囊壁材料b,持续反应5小时后,停止加热与搅拌;之后加入浓度为3%的马来酰酐和异丙醚的共聚物的水溶液,再以12000rpm高速剪切乳化15min,再调节ph值为6.5,搅拌均匀后再置于冰水浴中10-13min,再加入按照体积比加入5-8%的乙醇,并调节ph值为10.5,升温至60℃进行搅拌,同时加入浓度为0.3g/l的有机硅季铵盐溶液30ml和浓度为5-10%的2,6-二[(二甲氮基)甲基]苯酚溶液20ml;再置于冰水浴中90-120min,过滤洗涤得到。

有机硅季铵盐改性后的微胶囊耐热性进一步提升,且整理与低温固着剂相配合,可与织物形成牢固的共价结合,提高微胶囊与面料的结合牢度。2,6-二[(二甲氮基)甲基]苯酚可与加入的马来酰酐和异丙醚的共聚物共同作用,可使得所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具有一定的开孔,可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保湿物从微胶囊中析出。

囊壁材料a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或聚氨酯预聚体中的任一种。

所述囊壁材料b为三聚氰胺、氰尿酸三聚氰胺、正磷酸三聚氰胺、双氰胺、硼酸三聚氰胺或焦磷酸二三聚氰胺中的任一种。

在(7)烘干中,包括预烘和烘焙;预烘是将上一步骤所得到的涤纶面料在80℃条件下处理35s。烘焙是将经过预烘的面料在120℃条件下处理20s。采用二步法对面料进行烘干,可有效的将阻燃保湿微胶囊与纤维相结合,提高固着牢度。并可使得低温固着剂和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进一步的对分散染料进行固着,提高了色牢度。

在(8)手感提升整理中,将经过烘干后面料二浸二轧手感整理液,带液率为50-60%,并在定型机进行拉幅定型,定型后的门幅为下机幅宽的105%;所述的手感整理液中含有70质量份丙烯酸酯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5质量份的聚乙烯醇、3质量份的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质量份的亲水硅油柔软剂、1质量份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

实施例二

结合本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密封冷堆、(2)热碱煮洗、(3)预定型、(4)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5)第一次烘干、(6)涤纶面料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7)烘干、(8)手感提升整理。所选择的面料为克重为120-150克的涤丝纺,或其他的涤纶面料。

在(1)密封冷堆中,密封冷堆是将经翻缝后涤纶织物坯布采用二浸二轧90℃冷堆处理液,带液率为70%,在卷绕之前对浸轧有冷堆处理液的超细涤纶织物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再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在室温条件下旋转堆置16小时。冷堆处理液中含有5g/l的去油剂、20g/l的碳酸钠、5g/l的渗透剂jfc、18g/l的高效冷堆精炼剂mch-119。

在(2)热碱煮洗,冷堆后采用紧式平幅洗水机,在95℃的煮炼液中对面料进行煮炼,在煮炼过程中进行超声波振荡,再使用冷水清洗。煮炼液中含有含量3g/l的氧化退浆剂、2g/l的螯合分散剂、10g/l的纯碱的含量、4g/l的双氧水的含量和2g/l液碱渗透剂。

在(3)预定型中,上一步骤所制备的超细涤纶面料白坯使用定型机在180℃条件直进行高温拉幅定型60s。

在(4)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中,将经过除尘的坯布采用二浸二轧的方式,浸渍阻燃抗菌处理液,带液率为200%;在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之前对坯布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抗菌整理液中含有20质量份的壳聚糖抗菌整理剂、10质量份的渗透剂、10质量份的分散剂、100质量份的水;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二者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或二者混合物。

在(5)第一次烘干:包括预烘和烘焙;所述预烘是将上一步骤所得到的涤纶面料在110℃条件下处理40s;再按照0.5℃/min的速率升温至140℃条件下处理45s。

在(6)涤纶面料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中,将上一步骤经过抗静电处理的涤纶面料在70℃的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液中二浸二轧,使得涤纶面料的带液率为120%;所述保湿处理液中含有8wt%的阻燃微保湿胶囊、2wt%的β-环糊精、0.8wt%的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2wt%的低温固着剂scj-939、2g/l的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和2wt%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所述阻燃微保湿胶囊中含有10%的芦荟提取物、10%的透明质酸、20%的阻燃剂jlsunatp、20%的抗菌整理剂scj-891。

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液的配制是先先将β-环糊精、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加入适量水中搅拌成均匀的乳液,再加入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搅拌均匀,再将保湿微胶囊缓慢加入上述均匀乳液中,并搅拌20min,再加入低温固着剂scj-939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适量的水使得保湿微胶囊、粘合剂、柔软剂、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和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至设定浓度。

阻燃保湿微胶囊是将磷系阻燃剂和无机阻燃剂按质量比为2:1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得无卤阻燃剂,取无卤阻燃剂3.5克均匀分散在80ml壳寡糖溶液中,并加入5克的明胶或海藻酸钠,然后转移到带有机械性搅拌和冷凝管的四口瓶中,搅拌速度为350转/分并加热到60℃,再加入预混合溶液质量百分比芦荟提取物10g和透明质酸并搅拌均匀10g,再逐滴滴入含有0.5克囊壁材料a的惰性溶剂溶液20ml,待滴加结束后,再向体系中逐渐加入0.07克囊壁材料b,持续反应7小时后,停止加热与搅拌;之后加入浓度为4%的马来酰酐和异丙醚的共聚物的水溶液,再以15000rpm高速剪切乳化18min,再调节ph值为6.8,搅拌均匀后再置于冰水浴中13min,再加入按照体积比加入8%的乙醇,并调节ph值为11,升温至65℃进行搅拌,同时加入浓度为0.3g/l的有机硅季铵盐溶液50ml和浓度为10%的2,6-二[(二甲氮基)甲基]苯酚溶液30ml;再置于冰水浴中120min,过滤洗涤得到。

囊壁材料a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或聚氨酯预聚体中的任一种。

所述囊壁材料b为三聚氰胺、氰尿酸三聚氰胺、正磷酸三聚氰胺、双氰胺、硼酸三聚氰胺或焦磷酸二三聚氰胺中的任一种。

在(7)烘干中,包括预烘和烘焙;预烘是将上一步骤所得到的涤纶面料在90℃条件下处理40s。烘焙是将经过预烘的面料在130℃条件下处理30s;

在(8)手感提升整理中,将经过烘干后面料二浸二轧手感整理液,带液率为60%,并在定型机进行拉幅定型,定型后的门幅为下机幅宽的110%;所述的手感整理液中含有80质量份丙烯酸酯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7质量份的聚乙烯醇、6质量份的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质量份的亲水硅油柔软剂、5质量份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

对比例

本对比例所涉及的一种涤纶面料阻燃抗整理,所使用的涤纶面料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所使用的面料相同,具体的工艺包括如下:

前处理:在抗菌阻燃整理前最好做碱减量处理,以改变涤纶织物吸水性差、带液量低的弱点,有效去除织物表面杂质,防止其他助剂存在,提高阻燃整理效果。前处理液中含有30g/l的naoh、0.5g/l的阴离子渗透剂。处理条件为100℃×40min,处理过的织物充分水洗,去除残碱后烘干。

抗菌阻燃处理包括:

(1)配制抗菌阻燃剂工作液:先加入少量软水,再加入所需的atp,充分溶解。用5%-l0%naoh调节ph(ph值6-6.5),加入总水量80%的水,再加入抗菌整理剂scj-891后搅拌,并用水稀释至规定刻度。

(2)工艺流程:二浸二轧→烘干→(100℃,1~2分钟,以烘干为准)→焙烘→水洗→烘干。

对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对比例进行织物性能测试:

织物性能指标均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平衡24小时后测试。

(1)阻燃性能测试,按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方法测试。

b1级:损毁炭长≤15cm,续燃时间≤5s,阴燃时间≤5s;

b2级:损毁炭长≤20cm,续燃时间≤los,阴燃时间≤l0s。

(2)抗菌性能的测定:按国家标准gb/t20944.2-《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测定整理后织物的抗菌性能。

(3)耐洗性测试:洗衣粉2g/l,浴比1:30,45℃,时间3min,60℃烘干。

(4)手感测试:将原布手感定为10分,最差0分。至少由5人主观评定打分,取平均值。数据愈大,表示手感愈好。

(5)强力测试:gb/t3917.1-《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和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测定阻燃整理后织物的撕破强力。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对比例进行阻燃效果、强力操作率和手感测试评份的测试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所制备的织物的续燃时间为0s,即离开火焰就会熄灭,不会出现续燃时间,达到了b1级别。而对比例中会出现短暂的续燃时间。并且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对比例中均未出现阴燃时间。而且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所制备的面料的炭长均小于对比例。而且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对比例的强力损失率相接近。并且手感方面较对比例一具有较大的提高。

对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及对比例进行洗涤后进行阻燃性能的测试,测试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经过洗涤10、20次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在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方面均未见降低。而对比例中的两者均有降低。

对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对比例来讲,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其结果见下表:

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所制备涤纶面料并达到国际aaa级耐水洗抗菌标准,经过多次水洗,抗菌效果也不会降低。抗菌性测试数据见下表。由于对比例例二中并未使用芦荟提取物,其抗菌性能较弱,不做测试。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在经过水洗30次后,由于所使用的微胶囊处理时,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和低温固着剂可将抗菌剂与纤维的结合较为牢固,其抗菌性能减弱不多。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密封冷堆:所述的密封冷堆是将经翻缝后涤纶织物坯布采用二浸二轧80-90℃冷堆处理液,带液率为60-70%,在卷绕之前对浸轧有冷堆处理液的超细涤纶织物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再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在室温条件下旋转堆置12-16小时;

(2)热碱煮洗:冷堆后采用紧式平幅洗水机,在90-95℃的煮炼液中对面料进行煮炼,在煮炼过程中进行超声波振荡,再使用冷水清洗;

(3)预定型:上一步骤所制备的超细涤纶面料白坯使用定型机在180℃条件直进行高温拉幅定型45-60s;

(4)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将经过除尘的坯布采用二浸二轧的方式,浸渍阻燃抗菌处理液,带液率为150-200%;在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之前对坯布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

(5)第一次烘干:包括预烘和烘焙;所述预烘是将上一步骤所得到的涤纶面料在90-110℃条件下处理35-40s;再按照0.5℃/min的速率升温至130-140℃条件下处理30-45s;

(6)涤纶面料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将上一步骤经过抗静电处理的涤纶面料在60-70℃的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液中二浸二轧,使得涤纶面料的带液率为100-120%;所述保湿处理液中含有5-8wt%的阻燃微保湿胶囊、1-2wt%的β-环糊精、0.6-0.8wt%的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1-2wt%的低温固着剂scj-939、1-2g/l的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和1-2wt%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所述阻燃微保湿胶囊中含有5-10%的芦荟提取物、5-10%的透明质酸、10-20%的阻燃剂jlsunatp、10-20%的抗菌整理剂scj-891;

所述的阻燃保湿微胶囊是将磷系阻燃剂和无机阻燃剂按质量比为1-2:1的比例进行混合,制得无卤阻燃剂,取无卤阻燃剂2.5-3.5克均匀分散在70-80ml壳寡糖溶液中,并加入3-5克的明胶或海藻酸钠,然后转移到带有机械性搅拌和冷凝管的四口瓶中,搅拌速度为300-350转/分并加热到55-60℃,再加入预混合溶液质量百分比芦荟提取物5-10g和透明质酸并搅拌均匀5-10g,再逐滴滴入含有0.1-0.5克囊壁材料a的惰性溶剂溶液10-20ml,待滴加结束后,再向体系中逐渐加入0.03-0.07克囊壁材料b,持续反应5-7小时后,停止加热与搅拌;之后加入浓度为3-4%的马来酰酐和异丙醚的共聚物的水溶液,再以12000-15000rpm高速剪切乳化15-18min,再调节ph值为6.5-6.8,搅拌均匀后再置于冰水浴中10-13min,再加入按照体积比加入5-8%的乙醇,并调节ph值为10.5-11,升温至60-65℃进行搅拌,同时加入浓度为0.3g/l的有机硅季铵盐溶液30-50ml和浓度为5-10%的2,6-二[(二甲氮基)甲基]苯酚溶液20-30ml;再置于冰水浴中90-120min,过滤洗涤得到;

(7)第二次烘干:包括预烘和烘焙;所述预烘是将上一步骤所得到的涤纶面料在80-90℃条件下处理35-40s;所述烘焙是将经过预烘的面料在120-130℃条件下处理20-30s;

(8)手感提升整理:将经过烘干后面料二浸二轧手感整理液,带液率为50-60%,并在定型机进行拉幅定型,定型后的门幅为下机幅宽的105-110%;所述的手感整理液中含有70-80质量份丙烯酸酯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5-7质量份的聚乙烯醇、3-6质量份的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5质量份的亲水硅油柔软剂、1-5质量份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堆处理液中含有3-5g/l的去油剂、10-20g/l的碳酸钠、3-5g/l的渗透剂jfc、9-18g/l的高效冷堆精炼剂mch-1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煮炼液中含有含量1-3g/l的氧化退浆剂、1-2g/l的螯合分散剂、5-10g/l的纯碱的含量、2-4g/l的双氧水的含量和1-2g/l液碱渗透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囊壁材料a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甲撑二异氰酸酯或聚氨酯预聚体中的任一种;

所述囊壁材料b为三聚氰胺、氰尿酸三聚氰胺、正磷酸三聚氰胺、双氰胺、硼酸三聚氰胺或焦磷酸二三聚氰胺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液的配制是先先将β-环糊精、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加入适量水中搅拌成均匀的乳液,再加入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搅拌均匀,再将保湿微胶囊缓慢加入上述均匀乳液中,并搅拌15-20min,再加入低温固着剂scj-939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适量的水使得保湿微胶囊、粘合剂、异构c13醇聚乙烯醚羧酸钠和高浓滑弹整理剂tf-431至设定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整理液中含有10-20质量份的壳聚糖抗菌整理剂、5-10质量份的渗透剂、5-10质量份的分散剂、100质量份的水;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二者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单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或二者混合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密封冷堆、(2)热碱煮洗、(3)预定型、(4)浸轧阻燃抗菌处理液、(5)第一次烘干、(6)涤纶面料阻燃保湿微胶囊整理、(7)烘干、(8)手感提升整理。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涤纶阻燃抗菌面料加工工艺,并且在对抗菌处理后的再使用阻燃保湿微胶囊处理,使用水分散性快干型低温自交联丙烯酸酯树脂和低温固着剂使得抗菌剂与涤纶纤维结合的更为牢固,提高了抗菌性能的耐久性。并且在经过抗菌阻燃处理后,再对面料进行手感提升的处理,使得涤纶面料具有抗菌和阻燃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良好的手感。

技术研发人员:何根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恒悦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9.29

技术公布日:.02.1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