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一位抗癌37年的癌症患者分享 如何走出癌症治疗和康复的误区

一位抗癌37年的癌症患者分享 如何走出癌症治疗和康复的误区

时间:2023-11-14 02:22:42

相关推荐

一位抗癌37年的癌症患者分享 如何走出癌症治疗和康复的误区

袁正平,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人称“癌司令”。1981年新春,31岁的他在新婚第7天突发高烧,确诊为第4期淋巴肉瘤,已经浸润髋关节。医生说他活不过1年。如今,37年过去了,他还健康地活着。

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让患者和家属无所适从。因此,他总结自己斗病37年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国内外的一些案例,来分享如何走出癌症治疗和康复的误区。也希望能帮到癌友们.

误区一:对药物的盲目依赖。

我把很多病友称为“三好病人”,就是确诊以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找个好医院,找个好医生,找到好的药”。这无可厚非,但倘若因此步入对药物盲目依赖的误区,就适得其反了。

我翻遍报刋杂志,将所有抗癌新药问世的信息都记下来,医生查房时,我就向医生要这些新药。在网络还没出现的年代,信息相对闭塞,而临床医生从早忙到晚,根本无睱翻阅这些报刋杂志,因此常常是一问三不知。我因此很抵触,认为这些大医生、大教授连报刋上介绍的信息都不知道,因此对医院和医生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的治疗方案不好,吵着要转院。但奇怪的是,原来一化疗,那浸润的髋关节就不痛了,但自从和医生顶牛后,治疗效果开始变得不理想。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是因为心理上的拒绝造成了治疗效果的不尽人意。

一天晚上,欧阳医生值班时对我说:“第一,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化疗药物,在治疗一种癌症的同时有可能引发另一种癌症。第二,药物使用都有一个周期,药物疗效也有它的抛物线。比如某种药须使用两个星期才能产生最佳疗效,而你只用了三天或五天,疗效还没有发挥出来就换了药,它的最佳状态根本没有显现。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耽误了治疗。第三,药物都有拮据作用,会产生耐药性,不如最初用药时明显。”

他说不反对作为癌症患者的我在自己的知识仓库里储存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可以治病的药物,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却是用得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他告诉我要做好和疾病长期抗争的思想准备,要警惕病情出现反复。今后一旦出现复发转移,医生无非就是制定新的治疗方案,说换个药试试。你跟医生说“不行啊,这药用过了”,医生说再换个方案试试,你又说“不行啊,这方案已经试过”,医生也只能两手一摊,爱莫能助了。

欧阳医生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别以为药越贵越好,用的药越多越好。病情一旦反复以后,在你原来用药简单的基础上,医生就更具备选择的空间,如果你最初使用的药物和手段太多,医生就会无计可施,你也就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欧阳医生的话使我幡然醒悟,有胜读十年书之感。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做了5年的化疗,坚持只用COPP方案,效果很好。期间因肝功能受损被迫暂停改用其它药物,一旦肝功能恢复正常我又继续使用COPP治疗方案。现在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方法很多,我很放心,因为我只用过一个方案,即使出现“敌情” ,我还有很多武器弹药,我和癌症的抗争远远没有“弹尽粮绝”。

误区二:对生命潜能的自我否认。

电视里曾经采访过两位百岁寿星,一位说每天要抽一包烟,一位说顿顿要吃大肥肉。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我说很好解释,抽烟、吃大肥肉肯定折寿,是在做减法。但除此之外她们乐观开朗,作息有序,睡眠保证,心境开阔……在做很多加法,加法大于减法,就过了百岁。

为你的生命多做加法,就是挖掘你的生命潜能。

癌症患者在斗病的过程中更要挖掘自身的抗癌能力和生命的潜能。我们许多病友在患病前都是能人强者,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不落人后。但是患了癌症以后丧失了信心,选择了放弃。同癌魔抗争时,自主能力受到限制,明显消极,感到束手无策,一直期待着医疗手段的救助,而很少有斗病的自主意识,从能人强者角色完全转换成了病人角色。殊不知,一样的疾病,大致相同的治疗手段,为什么有的人走了,有的人康复了,差异就在于你挖掘生命潜能的能力。

据说上世纪60年代初,有关人员在我国的穷乡僻壤、老少边远地区检测到300多位确实患过各种癌症(有的还是中晚期)的“病人”,但他们浑然不知,没接受过任何治疗却活得很健康。医学上把这称为“自然存活”。

我理解的“自然存活”,就是与癌症“和平共处”。消灭癌细胞是胜利,退而次之,不能消灭它,就和它“和平共处”。有的时候,等待也是一种胜利。

全世界都在为攻克癌症做着不懈的努力,每天都有治疗癌症的新信息传来。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偶然间产生的,你知道哪天会传来攻克癌症的喜讯?如果今天你放弃了,明天中央电视台新闻广播说找到了抗癌的血清,打一针就能痊愈,你家人岂不要捶胸顿足痛哭:只差一天啊!

所以,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

误区三:对人生目标的茫然迷失。

患癌症后的生命还有没有意义?癌症患者还要设计好人生的目标吗?我的回答是,“必须的”。

很多病友原来有很好的人生目标,设计了充实的人生规划。患了病以后认为收到死神的请柬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因而无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等明天。这样的生活质量和对生活的追求,于整体康复是很不利的。

俱乐部有位老副会长,患胃癌在手术台上大出血,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他在迷糊中想:我不能死啊,我的儿子还没有上大学。待他儿子大学毕业了,他又给自己定了下一个目标和希望:我不能死,要看到儿子结婚。他儿子成家立业以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标:要等着孙辈叫我爷爷。这些希望都实现以后,他又有了下一个目标:我一辈子都为了家庭和别人活着,还得为自己好好活一把!就这样20多年过去了,他超过了上海人的平均年龄,于84岁时谢世。

这位老人设计的人生目标很平常,甚至是常人认为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但对一名癌症患者而言,却是活下去的动力和希望。

我病后第一年,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当病情出现反复,连续40多天高热不退时,迷糊中,我反复地对自己说:“我不能死!我还没去过北京,我还没坐过飞机。”当长时间化疗副作用强烈,我的体质极度虚弱,吃什么吐什么时,见隔壁病床一位工程师病情缓解后胃口很好,一顿可以吃一只鸭子,每餐咽不下2只馄饨的我“口出狂言” 地宣告:“我也要一顿吃一只鸭子。”8月个以后出院时,我果然当众表演,一口气吃了个鸭子……

在癌症康复学校的课堂上,我给3年之内的新病员的康复制定了每天的“功课”:

1、每天要做1件有意义的事;

2、每天要和10个人交谈(包括电话和上网);

3、每天要写100字的康复日记;

4、每天要看1000字报刋杂志;

5、每天要走10000步路。

切实可行地设计好你的人生目标吧,以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创造明天的希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