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急性失血性贫血饮食

急性失血性贫血饮食

时间:2020-09-15 19:47:34

相关推荐

急性失血性贫血饮食

急性失血性贫血是因外伤或疾病致血管破裂,或凝血、止血障碍等原因使大量血液在短期内丢失,不仅影响血容量而且引起急性失血后贫血,其发生初期贮铁并不减少。

1急性失血性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失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失血的量和速度,以及患者原先的健康状态和年龄。多数健康青年可以耐受500~1000ml(相当于10%~20%的血容量)的失血,很少引起症状,也不致发生贫血,但约有5%的人因“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而出现症状。短期内失血量在1000~1500ml(总血容量的20%~30%),如健康青年人精神状态稳定,经安静休息,取仰卧位可不出现症状,但活动后可出现心血管症状及直立性低血压。如失血量达1500~2000ml(总血容量的30%~40%),即使仰卧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明显症状: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口渴尿少,脉搏细速,血压降低,短暂意识丧失。失血量超过2000~2500ml(总血容量的40%~50%),则可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如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原有慢性疾病、感染、营养不良、失水或原有贫血、老年患者,即使失血量较上述为少,也可导致休克或死亡。

1.诊断标准 急性失血后贫血诊断目前无统一的标准,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急性失血病史和于失血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贫血证据。建议需符合以下几点方可诊断。

(1)有明确的急性失血病史和临床表现。

(2)贫血发生于急性失血后较短时间内。

(3)达到贫血的诊断标准。

(4)如果患者原来即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则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导致较基础水平下降20g/L方可诊断存在急性失血后贫血。

(5)急性失血停止2~3天后,贫血不再进一步加重,甚至可自行恢复。

2.诊断步骤 诊断一般按是否有近期发生的贫血、有无近期失血及失血部位,按步骤进行。

急性失血后贫血诊断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多,贫血发展需经历几天而骨髓增生则要更晚才会出现。早期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治疗过程中补充血容量造成血液稀释,输血补充血容量同时减轻了贫血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失血后贫血,血象检查诊断价值有限。突发的、无法解释的贫血需怀疑潜在的出血。出现造血增生证据如网织红细胞增加及找不到红细胞过度破坏的证据则更要高度怀疑。最终诊断需找到出血部位。

出血可从分析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认。大量外出血引起的明显贫血通常容易辨认。消化道或女性产道大出血也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内出血如动脉瘤破裂可无明显外部表现,但出现突发的休克、低血压、心动过速要怀疑有内出血的可能。腹膜后、体腔内、囊肿内出血诊断比较困难,B超检查对明确有无出血及出血部位有帮助。

2急性失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治疗原则首先应当针对出血的原因立即设法止血,另一方面要采取紧急措施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迅速输入生理盐水、复方生理盐水、血浆、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白蛋白)或羟乙基淀粉,并立即配血尽早输入全血。待出血停止,再进一步根据病因进行必要的治疗。对贫血本身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应在度过急性期后及早给予高蛋白质、富维生素的饮食,如果体内贮铁充分,造血功能正常,则红细胞在出血停止后4~6周恢复正常,血红蛋白的恢复要落后2周。有严重贫血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原有慢性失血史或原先贮铁量不足者,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可给予铁剂,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铁贮量的补充。

(二)预后

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3急性失血性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为外伤及某些失血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急性大量失血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血容量急骤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早期代偿机制是通过心血管动力学的调整及肾上腺素能的刺激作用,使心率加快、心输血量增加,循环血量重新分配,皮肤、肌肉和脾、肾及胃肠道血管收缩,以保证重要脏器组织以及对缺氧敏感器官如心、肺、肝、脑组织的血液**。并通过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右移及红细胞内合成更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使组织氧释放增加。该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容量不足。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按比例丢失,故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仍可在正常范围。2~3天后血容量的恢复主要依靠水、电解质和白蛋白从血管外被动员入血,使血浆容量扩增,血液被稀释,黏稠度降低,血流加快,有利于组织摄取更多的氧,但另一方面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不断下降,出现贫血。急性失血引起组织缺氧,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急性失血3~6天后幼红细胞开始增生,7~10天达高峰,骨髓的代偿能力取决于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以及铁**是否充沛。

4急性失血性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为外伤及某些失血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急性大量失血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血容量急骤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早期代偿机制是通过心血管动力学的调整及肾上腺素能的刺激作用,使心率加快、心输血量增加,循环血量重新分配,皮肤、肌肉和脾、肾及胃肠道血管收缩,以保证重要脏器组织以及对缺氧敏感器官如心、肺、肝、脑组织的血液**。并通过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右移及红细胞内合成更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使组织氧释放增加。该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容量不足。由于红细胞和血浆是按比例丢失,故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仍可在正常范围。2~3天后血容量的恢复主要依靠水、电解质和白蛋白从血管外被动员入血,使血浆容量扩增,血液被稀释,黏稠度降低,血流加快,有利于组织摄取更多的氧,但另一方面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不断下降,出现贫血。急性失血引起组织缺氧,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急性失血3~6天后幼红细胞开始增生,7~10天达高峰,骨髓的代偿能力取决于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以及铁**是否充沛。

5急性失血性贫血的饮食

在度过急性期后及早给予高蛋白质、富维生素的饮食,其是需要适当的多吃一些禽蛋和肉类、乳制品、大豆类的食物,多吃猪血、猪肝、红枣、菠菜等食物。同时注意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过多的摄入肥甘厚腻食物。避免活动过度,避免熬夜为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