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锅鼎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锅鼎

时间:2024-03-15 13:12:24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锅鼎

本文乃作者小页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认为人类饮食最早从采集野生植物和猎取动物开始,但是这种采食活动就像今天其他动物的采食一样,完全出于生理的本能需求,还远远谈不上什么文化问题。只有当人类对植物和动物的采集、猎获和食用,脱离了自然环境的限制,脱离了消化能力的局限,进入出于观念的满足而选择的阶段,以及对采集物进行不断进步的加工之后,尽管炊具被烧得黑乎乎的,人们却并没有忽视和忘记它在饮食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史上灿烂的光辉。

融化坚硬的生铁,凝结福气吉祥;铸造漂亮的大锅,盛满富足欢畅。 这令人高兴的炊具,烧出菜饭又甜又香,愿这大锅一年四季,发出肉油翻滚的声浪。

一蒙古族民歌 《锅的祝词》

蒙古族guo

炊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材料的更替,而材料的更替则是出于耐火和导热方面的考虑,工艺上的发展只是使这些炊具更加精巧而已。人类的炊具使用的材料大概历经了石头、木头、陶土和金属几个阶段,从人类学材料来看,树叶、果壳、树皮、兽皮都曾经是古人用作炊具的材料。

据小编猜测,人类祖先第一个吃上熟食的,是那个勇敢地靠近刚刚燃烧过的森林,去拣吃被大火烧焦的果实或烧死的动物的人。这场大火或是雷电轰击枯树引起,或是由于沼气、露天煤层及一些易挥发的树脂被灼热的太阳曝晒而引起自燃造成的。大火烧熟了一些植物的果实、种子、根茎等,以及一些没有逃脱灾祸的动物。它们散发出诱人垂涎的香味,把人引向熟食,引向文化和文明。在开始使用火的时候,人们直接将食物在火焰上、在炭火。上烧烤,之后才可能出现叉烤、悬烤和放在烧烫了的石头上炙烤。不过区别这些烤炙方法的细节在过去和现在并无多大的意义。

炊具

在陶器产生之前,除了在火上直接烧烤食物外,人类还使用哪些器具来炊煮食物呢?有人说最早可能使用动物的胃作为容具来煮东西,即在割下来的动物胃里装。上水和食物,然后把在火中烧热的小石头夹起来放人动物胃中,连续几次之后就可以把水烧沸,直到把食物煮熟。这就是人类学上所谓的“石烹法”。

石烹法

这种烹饪法大约在中石器时期(即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的时期)普遍使用。动物胃只是在狩猎人找不到盛水工具的时候才临时用来盛水和烹煮食物的。当时,能作为盛水工具的东西可能还很多,可以想象出来的如某些植物的较大的果壳后来则由此出现专门种植的葫芦。在地上挖一个小坑,铺上几层宽大的植物叶子,也可以进行这种烹饪多次的偶然之后,经验使人们认识到被火烧熟之后的食物真是“味道好极了”,于是才开始了利用这种自然火来烧制食物,以及为了更长时间的烧制食物而努力保存偶然出现的自然火。而火烧后的石头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热量,又启发他们使用石头来帮助烤炙食物。摩擦生火的发现和利用,开始了人类最早的炊具历史,也开创了人类烹调文化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是在发明陶器和使用刀具切割、食用盐料作为调味品之后,人类真正进入了饮食的文明时代。传说中的“燧人氏”就是因为发明了人工取火办法才得到了人们的拥戴。

《韩非子● 五蠢》说:“( 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石烹法

陶器的发明可能是这样的:人们偶尔发现放在火边无意沾有黏土的编织容器或木制容器,经过烧烤之后黏土变硬,并使容器的这部分不仅耐火而且不漏水,于是有意识地在这些容器上再涂上一层黏土,然后拿到火上烧烤,结果雏形的陶器就这样出现了。这时大约是中石器晚期,即农业的广泛出现以及粮食成为主要食物的时候。我国汉文献中说的“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然后五谷兴助,有果茂实”,是有其依据的。据考古资料介绍,50万年前周口店的猿人洞穴里出土有木炭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说明那时的北京猿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陶器

公元前2000年前(相当于夏代建立前后)的龙山文化中出现了黑陶,有陶鼎、陶瓯等。“瓯” 是下面空足的鬲,上面是甑,甑底是一块多孔的箅,共同组成一种蒸熟食物的器具。它标志着中国饮食文化进入蒸的时代。

一些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缺乏与其他民族频繁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在20世纪初还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石制、木制饮食器具。在西藏南部、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的几个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使用石制炊具的习俗。这些石制炊具大多已经进行“现代意义”的加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石质炊具,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而残存下来的。如云南怒族地区有一种能用刀削刮的石板,用这种石板制作的食物成为一种风味食品受到人们的青睐。我们只能从这些有限的材料去想象古人使用石质炊具的情形。

陶瓯

小编感觉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兰坪和宁蒗两县的普米族人传说,古代在没有铜铁炊具和陶制器皿的时候,肉是在火。上烤熟了吃,后来才想出用石头烤粑粑、用羊胃煮肉、用木桶煮食以及用木槽热水等方法。石头烤粑粑就是将石头烧得炽热,再把用水调和好的粑粑放在石头上。比较好的办法是在一片石板下烧火,上面烙粑粑。羊胃煮肉是将羊肚子洗净,中间装水,把羊肉放进去,把羊肚子在火上烤,利用肚子里有水使羊胃被烧烤时不会破裂。木桶煮食是在木桶内盛凉水和要煮的食物,然后把烧红的石块放进水里,反复多次,直到水开把食物煮熟为止门巴族的石锅形似碓窝,大小不等,大的直径有30厘米,小的直径有10厘米。打制石锅需要精湛的技术。在过去因为金属器具昂贵,人们只好自力更生,打制石锅来烹调食物。据说石锅做出来的饭菜味美,无异味,但是费时又费火。

当然,炊具的单调还因为它们与火接触,常常被烟熏火燎,很难有一个干净的面孔,几乎没有机会登上“大雅之堂”。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文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