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李利:3.3.2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概述①(《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书批注第114-115页||第340天)

李利:3.3.2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概述①(《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书批注第114-115页||第340天)

时间:2021-12-22 22:30:06

相关推荐

李利:3.3.2 层叠蕴涵分析框架概述①(《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书批注第114-115页||第340天)

自6月1日起,打卡批注王荣生教授《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2月第1版)今日阅读批注第114-115页,原文621字,批注832字,共计1453字。

3.2层叠蕴涵分析框架概述

经过修正的替代框架如下图:

【相比于文字而言,图表似乎更加清晰明朗,特别是在梳理知识体系的时候,图表的优势就出来了,比如“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有些用文字无法表达清楚的逻辑关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就可以一目了然。这里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所谓用文字的形式无法表达清楚并不是文字的力量问题,而是个人的思维没有彻底打开,没有形成有效的思考,而思维导图令人着迷的并不是它所呈现的结果,而是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对促进人脑发散性思维所起到的独特作用,这一点关系应明晰。

读这本书有个很大的感受,图表很多,不看解说文字,基本看不懂,这肯定是我的原因,具体是哪方面,我也一直在想。事实上不仅是这一本书,看其他书的图表我也很“头疼”,图表和文字不同,文字是线性扫射,一个字接着一个字,你可以慢慢地去看,逐渐地深入进去。图片不是,它是一个面直接展现在你的面前,你需要具有一种整体性的思维去把握和理解,图表不似汉字,有明显的起点,图标没有,它的起点需要参考作者的解说,如果没有作者的提醒,那就需要自己去选择,这个是我的弱项。

弱项,就应该提高,事实上,图表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习中用处是很大的,特别是在梳理基础知识和进行作文思路展开上,有独到的价值,以后注意。】

简要说明如下:

(一)分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框架,建议由同一级别的平摊分割两极模式,改为两个级别的层叠蕴涵模式。【层叠蕴涵,这四个字怎么理解?从这个表可以了解一二,两个级别不是互相独立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互相包容的,但又具有不同观照层面的关系,每一个级别中,又蕴涵着多种成分,每一级别的成分和另一级别的成分之间也具有相联系的地方。】也就是说,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某一目标,比如“诵读古代的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看成是由两个级别构成的,其中蕴涵着多种成分。

第一个级别,是目标中蕴涵的教育政策、文化意识和课程取向等,可以在研究形态把它们暂时地分离出来。【注意“暂时”二字】对这个级别的研究,从课程设计的程序和逻辑讲,先于语文课程编制(从大纲的编制到教材的编写)【语文课程的编制是为了落实“目标中蕴涵的教育政策、文化意识和课程取向”。】;从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和人员组成讲,对三种成分的研究或者属于教育政策的范畴。或者与教育政策有较密切的关联,高于或大于语文科课程论的研究。

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我们将“知识状况”这一因国、因地、因时甚至因人而有较大变异的成分,也放在这一级别,它也先于、高于或大于语文课程编制的研究。也就是说,如果学术界没有提供足够的相应知识,那某一特定目标就无法设置,设置了也难以合适地实施。【语文教材不“产生”知识,教材是已有“知识”组成的文本集合,或者说是“知识”传播的训练场。教材是落后于“知识”而存在,教材所采用的“知识”体系是经过学术界已经取得统一意见的信息,没有足够的“知识”就无法实现需要此“知识”方能实现的目标】比如200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中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这一目标,据我们的分析,实际上是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而我国关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阅读的研究,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知识,与语文课程与教学中传统阅读取向(鉴赏者取向)相配套的知识也有冲突,因此一可以断言,这项目标在目前难以顺利地实施,在教学中会产生某种变异

说明:灰色字体为原书注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