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学中医】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

【学中医】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

时间:2023-07-13 01:50:26

相关推荐

【学中医】中药汤剂煎煮和服用方法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煎药法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平创制汤液以来沿用至今,经久不衰。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要求。

1、煎药用具:

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2、煎药用水:

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煎煮。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3、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4、煎煮程序:

①浸泡

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20-30分钟。冬天浸泡时间可以延长,但不能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 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煎药火候:

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煎煮的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

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④二煎(复煎)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5、特殊煎煮法:

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煎烫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

①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药物细粉,如青黛等等均应包煎。

②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冲入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5)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6)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7)另煎后兑入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8)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6、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二、服药法

1、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汤剂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2次间隔时间4小时~6小时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如急性病、热性病可每日2剂。是饭还是饭后服,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

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滋腻碍胃,宜空腹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2、服药方法

服药方法汤剂一般宜温服。但解表药要偏热服,服后还须盖好衣被或喝点热粥,以助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以防格拒于外。如出现真热假寒者当寒药温服,真寒假热者则当热药冷服,此即《内经》所谓“治热以寒,温以行之;治寒以热,凉以行之”的服药方法。

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

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

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

冲剂、糖浆剂: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可直接吞服。

此外,危重病患者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采用鼻饲给药法。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体差异.一般得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清热太过,损伤人体正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