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国鱼雷小史: 半个多世纪发展终于开始走到世界领先

中国鱼雷小史: 半个多世纪发展终于开始走到世界领先

时间:2023-02-12 15:11:25

相关推荐

中国鱼雷小史: 半个多世纪发展终于开始走到世界领先

鱼雷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海战兵器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历久弥新,其怒海狂鲨般的魅影始终萦绕在战时所有海上船只的乘员的心头,从舰队司令到新晋水兵无不对这种威力巨大之凶器怀以甚深恐惧。从甲午海战开始,中国便在海战中使用过鱼雷。抗战时大费周折从陆路运至上海的鱼雷艇对出云的决死雷击的失败,更是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到了共和国初期,PLAN在“两艇一雷”“空潜快“建军思想下,向苏联购买了大量鱼雷艇与鱼雷,多次痛击蒋匪海军。

在当时中国海军还没有能力大批建立反舰导弹部队的限制下,共和国以苏联转让的53-51型鱼雷作为基础,发展了自己的第一型国产鱼雷,Yu-1。(62年以前我国曾经一度仿制苏式酸素鱼雷,得益于我国的海军与研发人员的丧心病狂程度远远低于IJN,很快我国就放弃了其仿制工作)作为对设计与制造水平较高的海军兵器,虽然53型鱼雷不过是一型以高压瓦斯气体为燃料的直航反舰鱼雷,但是由于当时中苏交恶,我国通过逆向测绘,直到71年才完成了其设计定型。这样一款二战后水平的鱼雷总体而言中规中矩,相对于威力巨大之九五鱼雷射程与航速没有任何优势,但是胜在可靠性与安全性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Yu-1的设计与制造工程,共和国海军研发部门较为系统而独立完成了鱼雷的全流程工作。后来在80年代结合从英意引进的相关技术对其进行了改进,加装了线导与声自导,迅速提升了当年的主力033与035的战斗力。

除了潜艇用雷之外,我军按照苏联的作战想定,开始有针对性建立空军与空军航空兵对水面舰艇的雷击体系。具体措施便是伊尔28战术轰炸机与配套的RAT52的引进与仿制工作。由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问题,一直拖到70年代才完成了定型,而此时我军的空舰导弹的研制工作也早已开始,按照苏联的计算,要对美国50年代末期航母取得击中一雷的杀伤效果,需要集结整个航空团的伊尔28进行雷击,效费比十分低下,同时该雷口径为450mm,不仅杀伤威力比不上威力巨大之九一鱼雷,同时也难以移植到舰艇与潜艇上,因此我国的RAT52—Yu2很快就被空军与海军航空兵放弃,最后一批Yu2退役的时间不晚于84年。

随着核潜艇工程的展开与美国潜艇在我国沿海活动的增加,我国开始了第一种反潜鱼雷的研发,用于核潜艇使用。因为当时开式循环热动力雷受背压的影响作战深度较为有限,而且我国在高能量密度鱼雷燃料上完全没有基础,因此这款反潜鱼雷—Yu3采用了电动力与被动声自导的设计。最终随着多波束声自导头的研制成功,在69年样雷完成了组装,并在77年定型,但是装备于401艇要等到80年代了,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SSN处于无雷可用的情况,核潜艇部队也戏称自己为三岛舰队。从80年代末期开始,Yu—3就走上了漫长的升级道路,首先使用主被动复合制导导引头,并将战斗部装填药量加至190kg,并换装了新型银锌电池,便完成了第一个战斗力大幅提升的型号,Yu3乙。该雷与其后继型号Yu3丙,丁陆续被用至035与039上,使我军SSK也逐渐具备了基础的反潜作战能力。

鱼3

其实我国在五十年代末,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对于共产主义阵营内部合法性的需求,也逐渐获取了一些高水平的苏械(原子弹的实物已经装车,亲爱的玉米同志迟迟下不了决心是发到中国还是从列车上卸下来)。在59年我国获取了SEAT-60声自导鱼雷的资料。这种鱼雷的技术可以溯源到德国第一代被动声学系统的工程应用,鹈鹕鱼雷上。由于我国在鱼雷方面基础薄弱,因此六十年代主要精力放在直航的Yu1上。进入六十年代第二个五年后,随着鱼雷研发制造人员体系的逐步完善,仿制SEAT60这一型当时较为先进(苏联也直到1961年才开发出主被动复合制导的SET40)的声自导鱼雷也列入日程。在71年首批工程样机雷生产出来后,海军对其航速以及尾追弹道不甚满意,要求有关部门继续改进。西北工业大学与东风仪表厂分别拿出了主被动复合制导与纯被动的方案,76年两个方案都得到通过,并由平阳机械厂负责总装与总体设计制造工作,后来两型鱼雷分别发展成为Yu4乙与Yu4甲,在1984年进入现役,装备于多型SSN与SSK上,成为我国第一型自主研制的制导反舰鱼雷。

鱼4

在八十年代早期,我国通过与欧洲的军贸获得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白头A244S轻型鱼雷,这一鱼雷采用了铅酸电池以及三频脉冲的主被动复合制导系统,,并装有可编程式预先设置搜索及运动模式的寻标器,适装性较好,我国对其进行仿制后主要装备于反潜直升机与水上飞机,命名为ET52。同时据称我国也获得了一批重型的A184鱼雷,但是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系统仿制工作。

A244S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早期的Yu3与Yu4的作战灵活性不足,比如Yu3的战斗部装药只有190kg,Yu4提升到了300kg以上,但是相比当年的威力巨大之九三鱼雷的490kg装药还是相形见绌。同时电雷本身的特性制约了其航速与航程指标,35knots的最高航速甚至会被美苏新一代高速核潜艇单纯以直线加速甩开(α级可以达到44.7knots的水平)因此我国通过与美国技术交流对有限的MK48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新一代大型反潜反舰用热动力鱼雷。新一代大型热动力鱼雷在水深低于600m的作战环境下具有非常好的技术与战术优势,同时其技术难度也非常高。苏联当年发展了多型电雷如SET-72,UGMT-1,USET-80等一方面是因为幻想帝国新一代SSN具有1000m的作战深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迟迟无法攻克奥拓2级别燃料的技术难关,早期的53-65K/KE在放弃了过氧化氢燃料组后只能使用压缩氧气-煤油动力组。(吐槽:苏联偶尔在工程上也有奇葩的行为,因为安全性放弃了21吋鱼雷上的过氧化氢动力组,反而在巨大的25.6吋反航母鱼雷上使用了这一系统,并最终导致了红海军的骄傲,库尔斯克号的不幸事故)苏联的第一型新型热动力鱼雷UGST为了达到不切实际的70kts的猎杀速度,20km的航程与1000m的作战深度,在工程阶段计划使用更加奇葩的闭环蒸汽引擎,燃料为高压蒸汽与金属燃料。到了86年才更换为更符合实际的单一组元推动燃料(OTTO Ⅱ),当然其中甚至一度退回到压缩氧气氧化燃料的落后方案。

鱼5

相比之下,我国研发的Yu5技术储备与预研准备工作充分,技术要求较为合理,突破了线导的技术难题,最终的技术水平基本超越了MK48 MOD1与对岸的SUT,与日本的89重型鱼雷类似,除了弹头较小,对舰毁伤能力较差之外没有明显缺点,在90年代末基本达到了80年代中期的国际水平。理论上,该雷是我国庞大的SSK部队第一型反潜鱼雷,但事实上该雷基本没有装备便转为技术储备,035与039装备的反潜鱼雷仍然以Yu3的改进型号为主。(吐槽:到现在已经接近30年,苍龙上装备的89鱼雷相比当年的春潮几乎没有任何改进,皇国在工程上以其奇葩的思路与设计永远能给人以无数的惊喜)

鱼6

为了改善Yu5与Yu4糟糕的对舰性能,厚积薄发的共和国海军研发部门终于拿出了一款定位国际水平的核常通用热动力线导重型潜用鱼雷,Yu6。Yu6因为技术水平较高(初期定位类似于MK48 Mod2,其目前使用的最新改进型号接近于MK48 mod5的水准)因此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终在05年入役,主要装备在093上。同时根据流出的部分照片看,039G与039A的7M级鱼雷发射管完全足以支持Yu6的使用。(在Yu3与Yu4的改进上,海军采用了暴力的加长雷体的思路,Yu3改进型一度达到了6.8m,甚至有超过7m的型号,而Yu4甚至有7.5m的型号,只能用于091与093)目前一般来说,我军的039G(G为船厂内部代号)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装备通常为6条Yu3,6条Yu4以及6枚YJ82,目前的主力039A/B据称已经全部换装为YJ84与Yu6。和已经实现了新型水滴艇形与水下为主蓄电池充电的AIP模组的039A相比,039B能够成为一个新型号,主要得益于新一代舷侧阵与7.5M级别发射管,这增加了对YJ18/3M54以及新一代鱼雷的使用支持。至于SSN的标配TAS,虽然093已经配备了以206为基础改进而来的TAS,但据信一直到039A我国的SSK都没有装备。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军并非把SSK作为前出一二岛链之外的破交平台,而是类似苏联的641与Tango在一二岛链之间与南海充当战术情报来源,以及雷炮阵地反水面舰艇。在海军决战中作为水面舰艇前出的掩护与对海掩饰。这一战术想定直到039A/B与877/636等大型SSK的入役才逐渐演变为SSN的补充,因此自然也无甚普及昂贵的TAS的必要。

说回到Yu6,作为第一种普及的大型热雷,多家研究所与高校共同参与了其研发工作,比如交大研发的壳体,哈尔滨电碳所的发动机阀门石墨耐热器件,天津橡胶所的消声涂层等等,这也是我国国力上涨的必然现象,不再单单依赖705所,而是可以从其他兼具财力与研发实力的单位选取优良部件。

在1978年我国渔民在南海打捞出一条帝国海军丢失的MK46,到82年基本完成其拆解测绘工作,海军迅速放弃了原定的816与753两型空投反潜鱼雷,决定以此为基础开发新一代轻型反潜鱼雷,工程代号109。在中美蜜月期中国也从正常的渠道获得了进一步改进的MK46 Mod2,甚至通过情报部门获得了MK46 Mod5的相关试验资料。在借鉴了帝国的改进思路之后,已经进行多年的Yu7逐步加速,并最终在94年定型,成为我国新一代主力轻型反潜鱼雷,该型鱼雷广泛应用于多型水面舰艇上,迅速一统江湖,其二十世纪的改进型甚至达到了14000m,45knots的指标。(苏俄海军长期对这种324鱼雷缺乏兴趣,他们认为这样的作战距离不如直接使用反潜火箭覆盖,而反潜直升机则继承了当年的450口径)。仿制Yu7对中国海军最大的意义便是掌握了奥拓Ⅱ燃料与引擎技术和主被动复合制导的设计思路,这些成果也被用在了Yu5上。

鱼7

在90年代中期对俄国国防工业大抄底的进程中,海军掏的大件中,2条956E和2条877,两条636较为引人瞩目。随着Kilo这一世界先进水平的SSK的引进,我国也随之获得了随艇而来的TEST71与TEST96,这两种电雷代表了苏联潜用533鱼雷较高的水平。(但是给予国内鱼雷部门的震惊远远小于空军与水面舰艇部门,因为已经接触过A184与MK48,Yu5基本研制完成,Yu6研制工作已经开始的我国鱼雷研发部门来说,877这种一次只能控制一条线导鱼雷,而且不能给TEST71M提供方位角之外的导航信息的火控实在是拿不上台面。而更先进的USET-80在更换山寨MK48的声学导引头之前在波罗的海中的表现足以把戈尔什科夫再气的活过来)国内对其尾流自导组件进行了一定的借鉴,并应用在了Yu6的研发上。

TEST96

当然,随艇而来的53-65KE这种堪比V2发动机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爷爷级装备也被海军捏着鼻子吃了下去,虽然他几乎提不起海军研发部门的任何兴趣。当然956也配备了这一型鱼雷,近距离火力的五条533+两座AK130堪比飞龙骑脸,你告诉我怎么输。

我国仿制的暴风鱼雷

除了这些常规鱼雷外,我国曾经购买并仿制了哈萨克斯坦保留下来的暴风鱼雷。据互联网的公开信息,该雷不晚于20006年就研制成功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证明性能更优于原版。虽然仿制工作十分成功,而且相关人员也得到了嘉奖,但海军还是放弃了将其列入现役装备,仍然认为对于SSK来说,最有效的反舰武器是远程反舰导弹。事实的确如此,你很难找到除了特攻潜艇之外的装备可以很好地发挥暴风鱼雷的性能。或许朝鲜会对这一装备产生一定的兴趣。

另外我国随着引进的20余架Ka28也引进了其APR-3E空射鱼雷。同样,这是一种乏善可陈的反潜鱼雷,PLAN更信任自己的Yu7。

在冷战阶段,美苏都相应发展了自己的反潜导弹,不过思路截然相反。帝国的啊斯洛克类似的作战想定类似于苏军舰载的533重型反潜鱼雷,作战距离通常在10-15km左右,并非主动攻潜的工具,而主要用来执行自卫驱潜作业。苏联则开发了一系列大型反潜舰,因为缺乏舰载固定翼反潜机,在作战中倾向于使用机载设备并不先进的Ka25与Ka27作为前出搜潜平台,发现潜艇后引导反潜舰发射反潜导弹在30-50km的距离上猎杀暴露的北约潜艇。我国利用YJ平台发展了长缨1、2与Yu8多种反潜导弹,其中普遍列装于多型水面舰艇的是使用Yu7作为战斗部的Yu8反潜导弹,又称火箭助飞鱼雷。我军因为缺乏优秀的舰载直升机作为搜潜猎潜一体化平台,因此也要求Yu8有着类似苏制反潜导弹的射程与速度。当然,大量装备了主被动复合声呐的我军驱护舰足以在浅水区独立猎杀40km处的敌军潜艇。

鱼8

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的国力优势进一步凸显,新的电雷、热雷与轻型反潜鱼雷已经进入现役。采用了HAP三组元推进剂,使用光纤制导,并且实现了闭环控制和无级变速能力的鱼10已经追平了旗鱼与MK48 MOD7,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重型热动力雷的水平,同时更加安静,调节速度与航程更加方便的新一代电雷Yu9也成为了039B与093A的装备之一,该雷通过使用铝/银氧化物电池获得了接近热雷的航程与动力指标,而且作战深度几乎不受限制,给予了我军的SSK与SSN更大的战术选择余地,既可以在东海这种作战水深100-200m的浅水区的短兵相接中猎杀214与苍龙,也可以在南海的深水区中以30-40knot的速度安静地接近SSN774,然后在近距离迅速加速到65knots。

鱼11

新一代轻型鱼雷据称型号为Yu11,可见其长度明显大于Yu7,采用了新一代类似MK50的兰金闭式循环动力系统、三元推进剂与泵推,作战深度、航速与航程指标远远高于Yu7,同时轨迹与噪声相比Yu6、7的开始循环也降低到极小的程度。可见该艇对于SSN774这种自称最高航速29knots,实际航速可能有35knots的浅水静音SSN进行了专门的优化工作。目前最先进的Z18反潜机可以携带吊放声呐与声呐浮标的同时,携带2-4枚该型鱼雷。这种鱼雷虽然战斗部装药在40-50kg级别,与YJ83的装药类似,但是通过串列战斗部的改进,可以有效毁伤双壳体潜艇与大型SSN。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