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批 评】杨江帆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获奖作品集评 ■《书法报》编辑部

【批 评】杨江帆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获奖作品集评 ■《书法报》编辑部

时间:2019-05-17 11:16:26

相关推荐

【批 评】杨江帆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获奖作品集评 ■《书法报》编辑部

读者如对本栏目所刊作品及批评文章有不同见解,请将文字发至邮箱:sfbs19@,我们期待您的声音。

——编者

杨江帆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获奖作品集评

杨江帆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三等奖作品

朱以撒点评:

杨江帆此作(如图)和许多书法家的行草相比有着不同的美感。一般的行草书在书写中行笔都显得很溜滑,飘扬潇洒,意达飞舞,很有时髦气派。尤其是习二王行草者,往往给人以妍美华丽的特点,很时新,也很时兴。外表的飞动都是很吸引人的,因此功夫都花在如何吸引人的外在上,而内部却往往空洞。所谓“姿媚”,以当今为最。杨江帆的这幅行草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涩、苦涩,点画入纸后摩擦而行,而不是滑过去、飞过去。行草书未必都是急匆匆地写出来的,快中有慢,流动中有逆水行舟的推动力、沉着的、稳重的扎实向前。这样,作品的内部就有内容了。此幅作品的涩也表现在书写时不惯性,控得住,也不美其形,不圆滑、圆熟,有点荒率,亦不甜、不媚、不讨巧,使看惯了流丽之作的人觉得不那么顺畅、美妙、完好,似乎未完成、未到点上。如果打个生活中的比喻,就像一枚果子,还未到成熟期,有些硬朗突兀、愣头愣脑,滋味也达不到甜蜜。这使阅读者生出期待、补充的心理,从“生”这个角度出发,产生对生的认识,慢慢欣赏那些与通常欣赏所不同的、悖反的方面。碑与帖结合之后,框架变得坚实了,点画变得厚重了,留得住的内容多了。可以这么认识,杨江帆还是取碑意入帖,而非点画毕肖地移碑入帖,这也使他书写时放开、任意,并不会刻意来现出棱角方折。

杨江帆在用笔上有较大的变化,重则重,轻则轻,使得粗细悬殊。笔画粗显得厚重,浑似生铁,笔画轻则游动牵连,灵活机巧。用笔有方有圆,时露时藏,显示用笔的丰富多样。碑味行草是很多元的,非单独碑或帖,是一种碑帖渗透、参与的形态。自然是最重要的,否则就难逃拼凑了。杨江帆的作品是自然地书写,也无装饰,一以贯之,可见心手相契。在用墨上也有特点,墨多而晕,墨少而干,时而润泽,时而飞白,都在一气写下时反映了美感的巨大差别,读起来就十分生动。

但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首先是这段文字出自何人?如果是自己撰写,要标出来。如果是苏东坡写的,也最好标出来方不掠古人之美。

其次是为什么不作好纸面上的安排?写到装不上,最后改为小字。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么做并不能体现什么美感。一个整体的主要内容、落款是两个部分,还是要分清楚。那种赶时髦写得装不完,后改为小字进入落款空间,以为新颖,实则浮浅。如果不是有意,为什么不重新书写来解决这个矛盾,以致最后部分拥挤不堪,显然是缺乏整体布局的能力,不在乎整体的协调。

有意思的是落款“壬辰八月大吉日,江帆书此遣兴”。“壬辰年”是,也就是说杨江帆是以写的作品参赛的。一件作品几年过去了还是觉得满意,拿出来竞赛,这也是少有的事。

杨吉平点评:

生在唐人之后,不能说没有唐诗的话;生在清人之后,不能说没有北碑的话;生在当代,不能不提碑帖兼容的话。但说是说,做是做,尽管已经是21世纪了,依然有纯粹的帖学书家,也有纯粹的碑学书家,而作这两种书家,需要超乎常人的定力,否则便难免要走碑帖兼容的路子。杨江帆走的当然是第三种路子。

北碑的名品全是刻石文字,刀刻斧凿痕迹浓重,而以柔软之毛笔摹写刚硬之碑刻,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之故,从阮元大倡北碑开始,能将北碑写活者寥若晨星。邓石如没有写活,赵之谦写得有些吃力,张裕钊干脆写死了……能够食古而化,得北碑之魂者,康南海、弘一法师、于右任、卫俊秀数人而已。现当代书家中,胡小石、沈延毅、游寿等均未能解决碑帖之间的方圆矛盾问题,陆维钊也只有“天地乘龙卧,关山跃马过”一联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融碑化帖至今仍是一个难题。杨江帆的选择可以说是知难而上,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要超人的能力。

有一个显见的现象是,杨江帆的获奖感言与其获奖作品风格上有一定的距离,虽然这种现象在其他获奖作者那里也存在,但杨江帆的风格差异要稍大一些。获奖作品主要是魏碑与米芾的融合,而魏碑又有现当代名家的影子,如胡小石、刘孟伉等,甚至还有吕金光这样的中年书家的痕迹。而获奖感言则一派刘孟伉手札的风神,反比获奖作品更有意趣一些。获奖作品值得肯定者有两点:一是线质因有魏碑的底子,表现出一定的厚重感和力度感;二是结字多取颠倒之势,形成了字法与章法的流动感与跌荡感。除开这两点,其他要说的大概都是问题。问题之一,字形含混不清,如遇口齿不清而又滔滔不绝之人,令人茫然不知所云。如首行之“与”、第二行之“浴”“其”等,如果说这几个字还可用涨墨法予以辩解,则落款中“书此遣兴”中的后三个字“此遣兴”则是存心为难欣赏者。“此”字上行过短;“遣”字竖笔过弱、走之旁弧度不够几成直横;“兴”字字头连成一片,几乎成为一横,很容易误作“天”;三个字连笔书写,每个字字形又语焉不详、模糊不清,这是否就是作者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的“纠缠搅结”“宇宙人生”“形而上”呢?问题之二,字形变化不够丰富。作品中出现的三个“迹”、两个“其”、两个“佛”,字形过于接近,尤其是“迹”字,几乎是一字万同。问题之三,取法过低。获奖作品直接取法当代流行书风,获奖感言也只学到现代书家刘孟伉,这将会直接限制作者的发展之路,长此以往,作者将不会走得太远。希望作者能多多借鉴上述几位食古能化的碑学大家,尤其是作者可能不太熟悉的卫俊秀先生90岁以后的碑体行书,或可更有进境。

获奖感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