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家乡》杂志来稿选登·散文:记忆中消失的技艺——擀毛毡 丨韩拜生

《家乡》杂志来稿选登·散文:记忆中消失的技艺——擀毛毡 丨韩拜生

时间:2020-11-14 00:12:57

相关推荐

《家乡》杂志来稿选登·散文:记忆中消失的技艺——擀毛毡 丨韩拜生

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

记忆中消失的技艺――擀毛毡

文丨韩拜生(甘肃天水)

童年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悄然流逝,但在摆脱了俗尘的干扰,不经意间,偶尔会从记忆的缝隙间挤出那么一点,如流星一现,擦出闪亮的火花。擀毛毡就是洒落在我心田里的流星雨,至今在我历史的天空中焕发着五彩斑斓。

小时候,在温馨的农家小院,几乎家家户户的土炕上都铺有一张结实耐用的羊毛毡,当有客人到访时,主人便殷勤招呼客人上炕,然后铺上毛毡,再在毡上面支起一张小炕桌,靠窗埂架起一个小火炉,煮上一罐罐罐茶,待客人在炕上安当稳妥之后,青铜水烟锅接着也递了上来,客主们噗呲呲地吸几口水烟,接杯换盏,谈天论地,好不惬意。说起铺毛毡不仅仅是为了让客人图个舒服,讲个排场那么简单,原来羊毛毡还有防寒、防潮、隔热,治疗风湿骨病,手足麻木,风湿性关节炎诸多优点,所以,铺毛毡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时尚。

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队里的骡马牛羊都分给了农户,家家户户都养羊,在春秋两季人们把剪下的羊毛积攒起来,等到够做一片毡以后,在农闲时间便请来毡匠在庭院里擀起毛毡来。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富裕了,羊毛毡也退出了农家生活,擀毛毡这种传统手艺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擀毛毡那可是一种文化、一种寄托、一种乡土文明,祖辈制毡、用毡的历史可谓十分久远,至少到春秋战国时期毛制品已经普及。《周礼·天官·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遂以式灋(灋 fǎ 古同“法”)颁皮革于百工”。《国语·楚语下》:“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的综合性农学着作《齐民要术》中就有制毡法的记载:“作毡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紧强,春毛软弱,独用太偏,是以须杂。”志书不但介绍了用毡的历史,也记述了选料的方法,可谓细致入微,切近生活,也充分说明,最迟在南北朝时期,毛毡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

羊毛毡可分为砂毡和棉毡两个种类。砂毡是由山羊毛擀制而成的,毡面毛色不纯,黑白相间,质硬,一般不作为炕、床上用品,多做成骡、马、驴鞍子下的毡垫,毡靴、毡帽、毡衣。棉毡则由绵羊毛擀成,质地绵软,舒适耐用,是毛毡中的上品,多做为床上用品,也有做毡衣、毡靴、毡帽的,都在秋毛剪下以后和春毛混合使用。

擀毡是一种极为讲究的纯工艺活,分弹毛、铺毛、喷油、喷水、撒白面、卷毡、捆竹帘、擀竹帘、压边、再铺毛、再喷水、踏毡、洗毡、勾角、整形、晒毡16道工序。喷油、喷水、撒白面、压边、再铺毛、再喷水、踏毡渗透在其它各个环节中,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弹毛

刚剪下来的羊毛一般粘成一团,且不卫生,必先要把羊毛撕开抖散,再用铁丝或细竹棍子反复翻动抽打,剔除脏物后,才可以上案弹毛。弹毛前,毡匠先要准备案板、席垫、弹弓等加工羊毛的工具,为了省力、操作灵便,需先把两米长的大弓悬挂起来,再把羊毛放在支起的案板上或席垫上,正对上面的大弓,左手握着弓背,右手握住用牛皮做成的拨子,前后推拉拨动,“嘣噔,嘣噔”的弹毛声就不紧不慢的响了起来,随着弓弦的反复连续颤动,羊毛便被弓弦弹化,尽数散开,变的白净柔软,剩余的赃物、尘土也就被弹出,落在地上及羊毛下面的案板上。弹毛是个又脏又累的体力活,毡匠不光要受累受冻,还要忍受满屋子尘土的腥臊味、膻臭味。为了讨生活,富裕人家都羞于此行。小时候,由于我们懵懂无知,毡匠擀毡时,我们常常戏侃:“咣当咣,三两羊毛入裤裆,咣当咣,三两羊毛入裤裆…”,毡匠听见后会追打我们,我们便远远的跑开。

2.铺毛

铺毛前先根据所需毡的大小,把弹好的羊毛用手扦(用三根细竹扦制成铺毛工具)均匀的铺摊到竹帘子上面,摊毛技术含量很高,摊不均匀,擀出来的毡坑洼不平,既费料又遭人嫌弃,也影响毡匠的声誉,所以,在这一环节上匠人格外操心。匠人一边往竹帘摊毛一边用拉扇(压毛的工具)压毛,待羊毛摊好、拍平后,就进入洒水、喷油的环节。洒水前,匠人先往羊毛上洒一层白面,然后往上喷水。毡匠噙一大口清水,憋足了气,鼓起腮帮,“噗、噗”的将水喷向羊毛,雾化的清水像毛毛细雨飘洒在羊毛上,“风吹马尾千条线,羊毛见水一片毡”。蓬松的羊毛见水以后渐渐塌了下去,喷水完毕,用同样的方法向羊毛上喷上一至二两麻子油(煤油或柴油也可以替代),然后继续铺毛,继续喷水喷油,经过五六次铺毛喷水后,厚度差不多了就进入另外一道工序。洒面、喷水、喷油貌似难以理解,说破了并不神秘,其目的是为了漂白并加速羊毛的粘结、软化。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人们发现一些植物的汁液或矿物油对皮革具有一定的鞣性,毛皮、毛发通过汁液的浸泡,更具有透气性,防腐性。从而变得更柔软、更有抗撕裂性、耐曲折性等物化性能。所以,以上做法其实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综合反应,水、面、油相当于催化剂。

3.卷帘子、擀帘子

完成铺毛、喷油、喷水、洒面等工序后,两三个毡匠双手并用,同时每人腾出一个膝盖,边卷边压,帘子卷好后用四五道绳子捆紧,然后将捆好的帘子放到平地上,浇上热水,开始擀毡。擀毡的人数取决于毡的大小,大毡三人,一般型号的两人,毡匠坐上凳子,凳子前放上两块门扇,靠近凳子的一块要斜置,要有一定的坡度,再把毡辫(用来拉动毡卷的绳子)的一头系在凳子腿上,将毡卷放到毡辫上,毡匠用手抓住另一头,往回一拉,毡卷被卷上来,四只脚踩住毡卷往前一蹬,毡卷又返回去,这样循环往复;边擀边打开毡卷观察,毡是否匀称,边子是否整齐,根据实际情况填毛、整形、压边,所谓“九道十八序,饶脚不饶序”。经过多次翻转、搓滚、洒水,三个小时过后,羊毛充分粘合,变的瓷实、洁净、整齐了,最后用钩子按尺寸拉平四角,再用水冲一下,就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洗毡了。

4.洗毡

把毡打开,平放在木板上,挑去上面的污垢杂物,一边往毡上浇上开水,毡匠一边用脚蹬踩下,毡内黑色的脏水就被挤了出来,再浇水再踩,直至毡的颜色变得雪白,流出的水变清。就停止浇水,然后把洗好的毡卷起来,两个人分别抓住两头,反方向用力拧绞,像拧床单里的水一样,把里边的余留的水挤干,洗毡的工作就算完成。

5.晒毡

毡洗好后,用结实的木棒搭成架子,上面搭一横木,然后把毡搭在横木上晾晒,待毡微干还要进行最后的量尺定型检查,看有没有纰漏,最后将毡放置在阴凉处,三个月以后,观察出了油才能使用,一片毡就算做成了。

经过这样擀制的毡,一两三代人都用不坏的。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大量的棉制品涌入市场,毛毡被价廉物美的人造毡、棉被、毛毯所替代,加之羊毛的缺乏、价值的提升,人们根本不会再用贵重的羊毛做毡,擀毛毡这一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END

作者简介:韩拜生,天水秦州人,文学爱好者,闲暇时以娱文为乐,在《西部文学家》《当代文艺》《秦州微刊》《西垂文苑》《秦州文艺》《西山文艺》《历史揭秘大全》发表文章多篇。

《家乡》杂志签约作家

李晋成丨李孝贤丨赵 亭丨张丕霞

李 坤丨李志林丨黄光奇丨时培余

白汝林丨徐林申丨孙 伟丨赵连友

丁俊和丨王冰冰丨梅大平丨李 玥

郭涧笙丨方长荣丨刘凤芝丨杨 慧

张文进丨陈维凤丨杜 军丨杨庆发

柴 坤丨贾庆军丨程白弟丨冯志忠

查树红丨刘 啸丨陈泰然丨陈国军

周小盟丨李昌林丨马建华丨李 涛

于 莉丨梁明才丨戴雨桐丨冯兴龙

丨赵西雷丨千宝全丨杨 强

姚 彪丨樊高生丨姚洪双丨熊院海

袁南成丨刘 忠丨段联保丨倪嘉隆

王东山丨程 君丨刘波涛丨吴小平

徐海楼丨张建国丨刘益木丨

史洪德丨高雅丽丨张全刚丨秦 胜

刘国运丨房照远丨彭道德丨

丨丨丨卢晓东

梁长生丨张衍凯丨杨小强丨刘永胜

王明军丨黄远祥丨梁少华丨于秀芬

李 鸣丨李 洪丨饶文浩丨史继新

桂纯友丨李尧隆丨王梅梅丨沈德炳

尹小平丨李光明丨董自明丨张俊杰

郑志福丨陈俊辉丨董 刚丨徐香明

刘楷强丨刘良国丨王俊茸丨蒋亚萍

陈吉祥丨刘春霞丨李月荷丨刘 虎

赵以琴丨历艳华丨邵芳菲丨丁占英

梅会林丨汪维伦丨陈筱静丨尹淑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