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死亡诗社》影评:教育是这部电影中我感受最深的主题

《死亡诗社》影评:教育是这部电影中我感受最深的主题

时间:2019-08-02 08:52:07

相关推荐

《死亡诗社》影评:教育是这部电影中我感受最深的主题

很早之前单看到这个电影名字,我脑补的是关于诗歌的剧情,以为主角会是一群喜欢诗歌的人。

看完电影重新看这个名字,让我想到的是基廷老师“花开堪折直须折”的话,他告诉学生,每一个凡人最终都归为尘土、走向死亡,于是要“及时行乐”,影片最后部分学生站上讲台,平时最沉默的托德第一个爆发,或许死亡诗社的名字,就是在沉默中、在走向死亡的人生中,用诗歌来慰藉自己、表达自己,整部电影看到更多的是人生,远不止于诗歌那么简单。

《春风化雨》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名字,相对来说更为直白——良好的教育如春风化雨,学生就像草木的萌芽,怎样的生长环境决定它怎样的生长状况。

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我一直认为教师的行业是庄严的,当教师需要很谨慎的选择,越低年级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越大,承担的责任也越大。但是经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后,我感觉越低年级的教师资格好像越容易考到。

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在情绪上我很二元地把基廷老师和学生一方作为对的一方,校长和家长一方作为错的一方。在此之前,对于正确教育的定义我并不确切地知道,但是关于什么是错误的教育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感觉,“我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我知道什么是不对的”。

教育是这部电影中我感受最深的主题。

独立思考

电影开头:哥哥弟弟的合照、知识之光的传递,可能就隐喻着教育在家庭中和学校里的延续。四大信念是教育观念的延续,“传统、纪律、荣誉、卓越”,正如这四个词语表达的,大人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成功,而成功的定义是大人们给出的,并不是孩子自己对人生的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们会自发地延续在山洞里躲躲藏藏的死亡诗社,他们延续的远不是对诗歌的喜爱,而是内心的反抗。

影片中学生和教育的关系是对立的,当校长送别家长,对学生说“你的责任重大”时,托德沉默不语,尼尔却是笑言以对,前者是不赞同也不表达,后者是妥协顺从,压抑自己的想法。

后来,托德把父母送的学习工具扔掉,第一个呐喊“我的船长”、第一个站上桌子;尼尔选择表演、选择自杀。造成这种对立关系的并不是基廷老师的出现,从托德被送到哥哥毕业的学校、尼尔的父亲要求他辞去校刊助编、学生私下不同的四大信念,就暗示了这种对立一直存在,只不过学生自己逐渐强烈的独立思考使得这种关系被凸显。

基廷老师的教育不同于急功近利的传统教育,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他没有鼓舞学生去做什么,他所说的“及时行乐”不是让学生放弃学习的年华去放纵,而是让学生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去独立思考。

我反对将基廷老师单纯地视为浪漫主义者,我不认为他的教育没有实施的现实价值。尽管基廷老师的确是一个自由思想家、浪漫主义者,与那些作为现实主义者的校长,以及想要孩子做医生、做银行家的家长们,存在观念和信仰上的不同,但基廷老师的教育和现实并不是针锋相对。电影中校长一方的排斥是因为基廷触犯了他的利益,动摇了他创立的传统和纪律,同时他不愿做出教育的改变,而家长的排斥更多的是不了解,他们不了解基廷的浪漫主义对孩子的意义。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教育需要传达给学生的思想,都是生活必备的思想。浪漫主义是精神的“及时行乐”,现实主义是要在精神快乐的同时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必备的生存条件,在安身的前提下立命,在过好眼前生活的基础上去追求诗和远方,而不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就像基廷老师对努安达说的话:“吸取生命的精华并不表示被骨头硬死”。

校长说的“这种年纪的孩子很容易受影响”是对的,所以要求教育方式要尽可能的正确,但他说的“这种年纪的孩子不需要独立思考”是错的,大学之前长期的灌输教育凭什么保证大学阶段的学生就突然能够独立思考?基廷老师通过在中庭齐步走,教给学生“一致的危险性”;通过体育活动,传授竞争求胜的精神;通过站上讲台,让学生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通过朗诵自己的诗,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这些都是学校教育可以借鉴的方法。

家庭中,以尼尔为代表,他的父亲不允许他顶嘴,不是富人的家庭望子成龙的期望,缺少沟通、缺少倾听的教育,让尼尔扮演了一个孝顺的孩子,在他独立思考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被困住了”,但他不敢和父亲表达自己的热爱,同时父亲也不会倾听尼尔的想法,因为长期延续的教育方式就是这样。

家长没有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被困住的尼尔表演结束后本来残留一丝可以补偿的希望,“倘蒙原宥,定当补报”他望着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杀,但是回家后父亲告诉他已经安排他转学,继续十年学医,尼尔绝望了,他放弃了表达自己,只在最后细声地对母亲说“我演的真的很好”。可见,平等地沟通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回想自己受过的教育,我很庆幸父母限制我比较少,在学校里死记硬背是更多,但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曾经高中的班主任说过:高中里学的知识对将来的生活都是没有用的,但是这一段经历能留给你的远胜于这些知识。

在这种教育制度中我们不只有枯燥的知识,学习方法、耐力、行动力,这些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收获的更宝贵的东西。

不能轻易否认现存的教育制度,但是也不否认现在的教育不是最完美的教育,毕竟教育的力量是很大的,需要不断地改进。影片中,托德从最沉默的学生到第一个爆发的学生,不排除艺术上的夸张,但我相信基廷老师对托德等学生的教育是影响他们一生的。

“人类行为在最深层次上无不受到两种情感(怕或爱)之一的驱使”

托德之前的沉默正是源于怕与不爱吧。青年学生面对成人世界的制度、要求,怕是在所难免的;不爱,则是教育没有发挥它的魅力。不能将不善于表达单纯地怪罪于托德,这也不是一种错误,只不过是一种保留自己想法的选择。

只愿你我面对生活

多一些勇气、多一份热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