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时间:2022-06-23 21:00:46

相关推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本文乃作者马娟说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中国旅游文化博大精深,其基本特征有地域性、民族性、承袭性、时代性、变异性、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诸说。本书着重从时间上的承袭性,空间上的地域性,以及各种文化的交融性三方面阐述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特征。

承袭性旅游文化的承袭性是指文化代代相传沿袭的特性,这是从时间方面纵向感受其发展的。任何现存的旅游文化都是从旧文化脱胎而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承前辈创造的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使文化的垂直沉淀不断积累、丰富、变化。

比如“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在南京旅游,如同翻开金陵的文学史,它曾作过“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在某-段时期,它的庙堂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庙堂文化为主文化的同时,亚文化还有市井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

如果考察一下从古到今的金陵文化遗存,历史线索中的文化之珠便有六朝及南唐君主的偏安文化、亡国文化,明清的“秦淮风月”、“六朝金粉”的享乐文化。只有在中山陵上极目, 在渡江战役纪念碑前瞻仰,才能感受到金陵文化历史主线却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进取精神、争胜意识和爱国热情。

实际上我们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的承袭性,不仅在于沿袭,更重要的在于变化和演进。“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

比如在我国将历史文化分为“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和“现代文化”三个阶段,代表“原始社会“、“传统社会”和“工业化社会”的特征。这种文化的变化和前进在旅游过程中随时可以感受到。即使像西藏这样的雪城山地,一方面我们介绍佛教藏传密宗文化对当代人的影响,另一方面使其真正了解中华民族。

地域性旅游文化的地域性是从空间横的方面探求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质。差异正是旅游吸引物的魅力,而强化这种差异,形成地域个性才可使这种魅力永存。“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是最精辟的概括。

林语堂先生在《吾土吾民》曾指出,南方与北方的中国人被文化纽带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民族,但他们在性格、体魄、习俗上区别之大,不亚于地中海人与北欧日耳曼人的区别。我国的地域广阔,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差别很大,必然造成闲暇生活、交往生活、宗教生活的结构、范围和对象的不同。

专家学者正是依据着地域的差异,将中华旅游文化划分为京华大观、中原览古、朔漠风光、雄关内外、东南形胜、荆楚游望、川滇山水、闽粤览胜、唐蕃古道、丝绸之路、中华宝岛十一大区域。每一区域的历史、文学、文字、地理、宗教、科学、建筑、园林、书法、绘画、民俗、掌故等旅游文化都是那样的丰富、厚重。

这种地域性文化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就是民族环境。 民族分布的地域性又是文化地域性形成的原因之一,这种民族文化代代传承,成为稳定性的因素,沉淀于一个民族之中,成为民族强有力的黏合剂和内聚力。

交融性中国旅游文化和传统文化一样是源远流长的,这不仅包括时间上的传承,也包括地城上的多元、交融和互补。如果将中华民族文化视为大群体文化、那么这文化纲下之目就有内陆地区文化、沿海地区文化,实际上文化之间的内源和外延都有融合和交叉,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现象。

以饮食文化为例,我们可以把鲁菜作为官廷菜,淮扬菜作为文人菜,四川菜作为平民菜,粤菜作为商贾菜。但是每个菜系中都有许多菜无法截然区分,烧烤未必是京鲁的专利,火钢也并非不准准扬菜使用,现代社会的交通网的形成,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文化的固守一隅已成“明日黄花”,吸取交融反而成为当今的“焦点访谈”。

实际上今天的交融迅捷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吴文化和越文化之间,齐文化和鲁文化之间,楚文化和汉文化之间都是潜移默化,正是在相互的交流、互补中,保持了区城文化的传统特色,又孕育出新的文化因素,新的文化特征。

历史上南北文化的多次交流,今日的东部沿海和西北开发的互相配合支持,改革开放,中外交流的加强,都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语言等多方面取长补短,共同前进,而旅游当是促进这种文化融合的好方式。

参考资料:《旅游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